在Linux内核中,device_create
函数是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设备实例的重要函数。这个函数通常用于设备驱动程序中,以便在系统中注册并管理设备。通过创建设备实例,系统能够识别并与设备进行交互。
device_create
函数定义在 <linux/device.h>
头文件中,并且其原型通常如下所示:
struct device *device_create(struct class *class, struct device *parent, | |
dev_t devt, const char *fmt, ...); |
- class:指向一个
struct class
结构的指针,表示该设备所属的类。类是设备的逻辑分组,比如所有的输入设备可能属于一个名为 "input" 的类。 - parent:指向父设备的
struct device
结构指针。对于许多设备来说,这是指向它们所连接的总线或控制器的设备结构。如果设备没有父设备,可以传递NULL
。 - devt:设备的设备号(
dev_t
类型),通常由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组成。设备号在系统中是唯一的,用于标识具体的设备。 - fmt:格式字符串,用于命名设备。这个字符串通常包括
%s
、%d
等格式化占位符,后面的可变参数会替换这些占位符。 - ...:可变参数列表,用于替换格式字符串中的占位符。
函数执行成功时,会返回一个指向新创建的 struct device
结构的指针。如果失败,则返回 NULL
或一个错误指针(如 ERR_PTR(-ENOMEM)
表示内存不足)。
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 device_create
的例子:
#include <linux/device.h>
#include <linux/module.h>
static struct class *my_class;
static dev_t my_devt;
static int __init my_driver_init(void)
{
int ret;
struct device *dev;
// 分配设备号
ret = alloc_chrdev_region(&my_devt, 0, 1, "my_device");
if (ret < 0) {
printk(KERN_ERR "Failed to allocate device number\n");
return ret;
}
// 创建类
my_class = class_create(THIS_MODULE, "my_class");
if (IS_ERR(my_class)) {
ret = PTR_ERR(my_class);
printk(KERN_ERR "Failed to create class\n");
unregister_chrdev_region(my_devt, 1);
return ret;
}
// 创建设备实例
dev = device_create(my_class, NULL, my_devt, NULL, "my_device");
if (IS_ERR(dev)) {
ret = PTR_ERR(dev);
printk(KERN_ERR "Failed to create device\n");
class_destroy(my_class);
unregister_chrdev_region(my_devt, 1);
return ret;
}
printk(KERN_INFO "Device created successfully\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my_driver_exit(void)
{
device_destroy(my_class, my_devt);
class_destroy(my_class);
unregister_chrdev_region(my_devt, 1);
printk(KERN_INFO "Driver exited successfully\n");
}
module_init(my_driver_init);
module_exit(my_driver_exit);
MODULE_LICENSE("GPL");
MODULE_AUTHOR("Your Name");
MODULE_DESCRIPTION("A simple example driver");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Linux内核模块中初始化一个字符设备,包括设备号的分配、类的创建以及设备实例的创建。在模块卸载时,相应地销毁设备和类,并释放设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