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2022电子设计大赛G题通关指南

目录

​编辑一、开篇引入

二、G 题深度剖析

(一)题目背景及意义

(二)任务解读

(三)具体要求解析

三、系统设计思路

(一)整体架构搭建

(二)关键模块设计

四、软件代码实现

(一)开发环境搭建

(二)主要功能代码实现

(三)代码优化与调试

五、经验分享与总结

(一)参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二)对未来参赛选手的建议

六、结尾互动


一、开篇引入

在电子设计领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无疑是一场极具影响力和挑战性的盛会,它汇聚了众多电子设计爱好者与专业人才,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智慧与技术实力的舞台。2022 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G 题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要求和丰富的技术内涵,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目光,成为了竞赛中的一大焦点。

这道题目不仅要求参赛者设计并制作出一台恒流(CC)工作模式的简易直流电子负载,还对其性能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基本要求中的电流设置范围、分辨率与精度,到电压和电流的实时测量与显示精度;再到发挥部分的自制稳压电源、负载调整率自动测试功能,以及对测量精度和测试范围的进一步拓展,每一项要求都像是一道关卡,考验着参赛者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

对于电子设计爱好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入研究和解析这道题目,不仅能够提升自己在电子电路设计、编程控制等方面的技能,还能从中窥探到电子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 2022 电子设计大赛 G 题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其中的技术奥秘与解题思路,看看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和代码实现,攻克这道充满挑战的题目。

二、G 题深度剖析

(一)题目背景及意义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自举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它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电子设计才华的舞台,也成为推动高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力量。每一届竞赛的题目都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趋势,旨在考核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实践创新和独立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实验综合技能 。

2022 年电子设计大赛 G 题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电子负载在电子设备测试、电源性能评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模拟实际负载情况,对电源的输出特性进行精确测试 。通过设计和制作简易直流电子负载,参赛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子电路设计、信号检测与处理、微控制器编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任务解读

根据竞赛题目要求,需要设计和制作一台恒流(CC)工作模式的简易直流电子负载。其原理示意图展示了整个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由控制器、恒流电路、电压电流检测模块、键盘与显示模块以及功率器件等部分组成。

在恒流模式下,无论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流过电子负载的电流都能保持在设定的恒定值。这一特性使得该电子负载非常适合用于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整率、电池放电特性等场合 。比如,在测试直流稳压电源时,通过调节电子负载的电流设定值,可以模拟不同的负载情况,从而准确评估电源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稳定性。

除了恒流模式,该电子负载还需具备一些其他重要功能。它要能实时测量并以数字形式显示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反馈。同时,电流设置范围为 100mA - 1000mA,分辨率达到 100mA,设置精度为 ±1%,并且还需要具备开路设置功能,即相当于设置电流值为零 。这些要求对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都提出了较高的挑战,需要参赛者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具体要求解析

基本要求

  • 电流设置:电流设置范围为 100mA - 1000mA,分辨率为 100mA,精度为 ±1%。这意味着在设计恒流电路和控制算法时,需要保证能够精确地设置和控制电流值,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稳定输出。例如,当设置电流为 500mA 时,实际输出电流应在 495mA - 505mA 之间。同时,开路设置功能的实现也需要巧妙的电路设计和软件逻辑控制,以确保在开路状态下,电子负载的电流输出为零,避免对被测设备造成影响 。

  • 电压测量:能实时测量并数字显示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测量精度为 ±(0.1% + 0.1% FS)。这里的 0.1% 是相对测量精度,0.1% FS 是满量程精度。假设满量程电压为 10V,当测量电压为 5V 时,测量误差应在 ±(0.1%×5V + 0.1%×10V)= ±0.015V 以内。这就要求电压检测电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在信号处理和数字显示环节也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电流测量:能实时测量并数字显示流过电子负载的电流,测量精度为 ±(0.2% + 0.2% FS)。与电压测量类似,电流测量也对精度有严格要求。例如,在满量程电流为 1000mA 的情况下,当测量电流为 300mA 时,测量误差应在 ±(0.2%×300mA + 0.2%×1000mA)= ±2.6mA 以内。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流检测元件和精确的测量电路,同时运用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减小误差 。

发挥部分

  • 自制稳压电源:要求自制一个稳压电源,允许采用集成稳压芯片,用于测试直流电子负载性能。该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 5V±0.1V,额定输出电流大于 1A,纹波与噪声电压(峰峰值)不大于 20mV 。这需要参赛者熟悉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选择合适的集成稳压芯片和外围电路元件,以实现稳定的电压输出和低纹波、低噪声的性能指标。例如,常用的 7805 集成稳压芯片可以作为核心元件,但还需要搭配适当的滤波电容、电感等元件来进一步降低纹波和噪声 。

  • 负载调整率自动测试功能:编程使简易直流电子负载具有负载调整率自动测试功能,测试范围为 1.0% - 19.9%,测量精度为 ±1%。负载调整率是衡量电源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电源在不同负载下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在实现这一功能时,需要通过软件编程控制电子负载的电流变化,同时实时测量电源的输出电压,根据负载调整率的定义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电子负载的电流设定值,从空载到满载,测量不同状态下电源的输出电压,从而计算出负载调整率。这不仅要求软件算法的准确性,还需要硬件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响应电流变化和电压测量的需求 。

  • 精度提升与范围扩展:进一步提高电压测量和电流测量的精度,并将直流电子负载的负载调整率测试范围扩展为 0.1% - 19.9%,测量精度仍为 ±1%。这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在硬件电路优化、软件算法改进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例如,可以采用更高精度的传感器、更先进的 A/D 转换芯片,以及优化的滤波算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实现测量精度的提升和测试范围的扩展 。

三、系统设计思路

(一)整体架构搭建

为了实现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的各项功能,系统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器、恒流电路、电压电流检测、键盘与显示等模块组成 ,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系统整体架构

图 1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系统整体架构

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用户通过键盘输入的指令,对恒流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不同的电流设定值。同时,它还读取电压电流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显示模块进行实时显示 。例如,当用户通过键盘设置电流为 800mA 时,控制器会根据这一指令向恒流电路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使恒流电路输出稳定的 800mA 电流。

恒流电路是实现电子负载恒流工作模式的关键部分,它根据控制器的指令,通过调整功率器件的工作状态,使流过电子负载的电流保持恒定 。比如,当负载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恒流电路能够自动调节功率器件的导通程度,以维持电流的稳定。

电压电流检测模块则实时采集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信号,并将这些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控制器 。这一模块通常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 A/D 转换芯片,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键盘模块用于用户输入各种控制指令,如电流设置值、开路设置等。显示模块则以数字形式直观地显示电子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方便用户实时监控 。常见的显示模块有 LCD 显示屏或数码管,它们能够清晰地呈现出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测量数据。

(二)关键模块设计

  1. 恒流电路设计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参考电压\(V_{ref}\),反相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_s\)与功率器件的输出端相连 。根据运算放大器的 “虚短” 特性,反相输入端的电压\(V_{-}\)等于同相输入端的电压\(V_{ref}\)。因此,流过采样电阻\(R_s\)的电流\(I_s\)为:\(I_s = \frac{V_{ref}}{R_s}\) 。由于功率器件的输出电流\(I_{out}\)与采样电阻\(R_s\)的电流\(I_s\)相等(忽略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所以通过调整参考电压\(V_{ref}\)和采样电阻\(R_s\)的值,就可以精确控制输出电流\(I_{out}\)的大小 。当负载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运算放大器会自动调整功率器件的驱动信号,使输出电流保持稳定。

    • 工作原理:恒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反馈控制机制,使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以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恒流电路为例,其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恒流电路

图 2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恒流电路

    • 方案比较:常见的恒流电路方案有三极管恒流电路、运放恒流电路和稳压二极管恒流电路等。三极管恒流电路利用三极管基极导通电压相对稳定的特性来实现恒流,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相对不高,且受三极管参数离散性影响较大 。稳压二极管恒流电路则利用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通过三极管实现恒流,该方案的稳定性较好,但输出电流的调节范围有限 。运放恒流电路则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电流调节范围宽等优点,能够满足题目中对电流设置精度和范围的要求 。例如,在需要精确控制电流的场合,运放恒流电路能够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电流输出,相比其他方案具有明显优势。
    • 所选方案优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恒流电路作为本设计的恒流方案。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电流控制,满足题目中 ±1% 的电流设置精度要求 。同时,通过合理选择运算放大器和功率器件,还可以实现较宽的电流输出范围,适应不同的测试需求 。此外,该方案的反馈控制机制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确保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电流的稳定性 。例如,当负载突然变化时,运放恒流电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输出,使电流恢复到设定值,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图中,\(R_1\)和\(R_2\)组成分压电阻网络,将输入电压\(V_{in}\)分压为\(V_{out}\),\(V_{out}\)与\(V_{in}\)的关系为:\(V_{out} = \frac{R_2}{R_1 + R_2}V_{in}\) 。通过合理选择\(R_1\)和\(R_2\)的阻值,可以使\(V_{out}\)在 A/D 转换芯片的输入范围内 。例如,如果 A/D 转换芯片的输入范围是 0 - 3V,而电子负载两端的电压可能高达 10V,那么可以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R_1\)和\(R_2\),使\(V_{out}\)在 0 - 3V 之间,以便 A/D 转换芯片能够准确地进行转换。

电流检测电路则利用采样电阻将流过电子负载的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放大器将电压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最后经过 A/D 转换芯片转换为数字信号 。其原理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电流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 4 电流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采样电阻\(R_s\)与电子负载串联,流过\(R_s\)的电流即为负载电流\(I_{load}\)。\(R_s\)两端产生的电压\(V_s = I_{load}R_s\),该电压经过放大器放大后得到\(V_{out}\),\(V_{out}\)与\(I_{load}\)成正比关系 。通过测量\(V_{out}\),就可以计算出负载电流\(I_{load}\) 。例如,选择阻值为 0.1Ω 的采样电阻,当负载电流为 1A 时,\(R_s\)两端的电压为 0.1V,经过放大器放大 10 倍后,\(V_{out}\)为 1V,这样就可以通过 A/D 转换芯片准确地测量出负载电流。

    • 设计思路:电压检测电路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将电子负载两端的高电压降低到适合 A/D 转换芯片输入的范围,然后通过 A/D 转换芯片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其原理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电压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 3 电压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 高精度实现: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电压和电流检测,选用高精度的电阻和 A/D 转换芯片至关重要 。高精度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和阻值误差,能够保证分压和采样的准确性 。例如,采用温度系数为 ±5ppm/℃、阻值误差为 ±0.1% 的精密电阻,可以有效减少因温度变化和电阻本身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A/D 转换芯片则应选择分辨率高、精度高的型号,如 16 位的 A/D 转换芯片,其分辨率可以达到 1/65536,能够更精确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同时,在电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抗干扰措施,如采用屏蔽线、滤波电路等,以减少外界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例如,在电压检测电路中,在 A/D 转换芯片的输入端添加低通滤波电路,可以滤除高频噪声,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 控制器选型
    • 方案对比:常见的控制器有 51 单片机、STM32 系列单片机、Arduino 等 。51 单片机是经典的 8 位单片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资源相对有限,处理速度较慢 。Arduino 则具有开源、易上手的特点,适合初学者进行快速开发,但在性能和资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STM32 系列单片机是基于 ARM Cortex-M 内核的 32 位单片机,具有丰富的资源、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强大的功能 。例如,STM32F103 系列单片机内部集成了多个定时器、串口、SPI 接口等,能够满足复杂系统的控制需求,而且其运行速度可达 72MHz,相比 51 单片机有了大幅提升 。
    • 选择原因:选择 STM32F103C8T6 作为本设计的控制器,主要原因在于其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要求 。它具有足够的 GPIO 口用于连接键盘、显示模块、恒流电路和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等外围设备 。同时,其内部的 ADC 模块精度高、速度快,可以满足对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快速采集和处理需求 。此外,STM32 系列单片机拥有丰富的库函数和开发工具,便于开发者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例如,利用 STM32 的标准库函数,可以轻松实现 GPIO 口的初始化、ADC 采样等功能,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使开发者能够更专注于系统功能的实现 。

四、软件代码实现

(一)开发环境搭建

在实现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的软件代码时,我们选用 C 语言作为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开发 。开发工具则选择 Keil MDK,这是一款专门为 ARM 微控制器设计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调试工具 。它支持代码编辑、编译、链接、调试等一系列开发流程,并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开发者进行操作 。在 Keil MDK 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创建项目、添加源文件、配置编译器选项等,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例如,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创建一个基于 STM32F103C8T6 的项目,并为其添加所需的库文件和源文件,快速搭建起开发环境。

(二)主要功能代码实现

  1. 电流设置与控制:电流设置与控制是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的核心功能之一。在代码实现中,我们首先通过键盘扫描函数获取用户输入的电流设定值 。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实现键盘扫描:
uint16_t Key_Scan(void)

{

// 扫描键盘端口,判断按键是否按下

// 根据按键值返回对应的电流设定值

// 此处省略具体实现代码

}

获取到电流设定值后,通过 DA 转换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作为恒流电路的参考电压 。以 STM32 的 DA 转换为例,代码实现如下:

void DAC_Init(void)

{

DAC_InitTypeDef DAC_InitStructure;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DAC, ENABLE);

DAC_InitStructure.DAC_Trigger = DAC_Trigger_None;

DAC_InitStructure.DAC_WaveGeneration = DAC_WaveGeneration_None;

DAC_InitStructure.DAC_LFSRUnmask_TriangleAmplitude = DAC_LFSRUnmask_Bit0;

DAC_InitStructure.DAC_OutputBuffer = DAC_OutputBuffer_Enable;

DAC_Init(DAC_Channel_1, &DAC_InitStructure);

DAC_Cmd(DAC_Channel_1, ENABLE);

}

void Set_DAC_Value(uint16_t Data)

{

DAC_SetChannel1Data(DAC_Align_12b_R, Data);

}

在上述代码中,DAC_Init函数用于初始化 DA 转换模块,Set_DAC_Value函数则用于设置 DA 转换的值,从而输出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恒流电路电流的精确控制 。

2. 电压电流测量与显示: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与显示是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的重要功能,能够实时反馈负载的工作状态。在代码实现中,通过 ADC 转换获取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以 STM32 的 ADC 转换为例,代码如下:

void ADC_Init(void)

{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ENABLE);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1;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ADC_Cmd(ADC1, ENABLE);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uint16_t Get_ADC_Value(void)

{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while(!ADC_GetFlagStatus(ADC1, ADC_FLAG_EOC));

return ADC_GetConversionValue(ADC1);

}

上述代码中,ADC_Init函数用于初始化 ADC 转换模块,Get_ADC_Value函数则用于获取 ADC 转换的值 。获取到 ADC 值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值,并将其通过显示函数输出到显示屏上 。例如,显示函数可以如下实现:

void Display_Voltage_Current(float voltage, float current)

{

// 将电压和电流值转换为字符串

// 调用显示屏驱动函数,显示电压和电流值

// 此处省略具体实现代码

}
  1. 负载调整率测试功能:负载调整率测试功能是简易直流电子负载发挥部分的重要内容,能够自动测试电源的负载调整率。在代码实现中,通过控制恒流电路的电流变化,模拟不同的负载情况 。例如,使用以下代码实现电流的变化:
void Load_Adjustment_Rate_Test(void)

{

float current[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不同的电流设定值

float voltage[10];

for(int i = 0; i < 10; i++)

{

Set_DAC_Value(current[i] * 4095 / 1.0); // 设置电流值

delay_ms(100); // 等待稳定

voltage[i] = Get_Voltage_Value(); // 获取电压值

}

// 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负载调整率

// 此处省略具体计算代码

// 显示负载调整率

Display_Load_Adjustment_Rate(load_adjustment_rate);

}

在上述代码中,通过循环设置不同的电流值,并在每个电流值下获取对应的电压值,然后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计算负载调整率,并将其显示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负载调整率的自动测试功能 。

(三)代码优化与调试

在代码编写完成后,进行代码优化和调试是确保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在代码优化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技巧:减少不必要的变量和函数调用,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例如,对于一些频繁使用的变量,可以将其定义为全局变量,避免在函数内部频繁创建和销毁 ;合理使用中断和定时器,实现任务的高效调度 。比如,利用定时器中断来定时采集电压和电流数据,避免占用过多的主程序时间 ;优化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 。比如,在数据处理算法中,选择更高效的算法,减少计算量 。

在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电压和电流测量值不准确,可能是由于 ADC 转换精度不够、传感器误差或干扰等原因导致 。可以通过校准 ADC、更换高精度传感器或增加抗干扰措施来解决 。又如,负载调整率测试结果异常,可能是由于恒流电路响应速度慢、电流变化步长不合理或计算错误等原因导致 。可以通过优化恒流电路控制算法、调整电流变化步长或检查计算代码来解决 。通过不断地调试和优化,最终使系统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

五、经验分享与总结

(一)参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回顾本次参赛过程,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困难 。在硬件设计阶段,恒流电路的调试是一个难点。由于对运放的特性和参数理解不够深入,在最初的测试中,恒流电路的输出电流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请教指导老师和同学,我们才逐渐掌握了运放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调整反馈电阻的阻值和参数,最终解决了电流波动的问题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硬件设计中,对每个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都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盲目照搬电路设计 。

在软件编程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实现负载调整率自动测试功能时,由于算法设计不够优化,导致测试时间过长,无法满足竞赛的时间要求 。我们对算法进行了多次优化,采用了更高效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 。此外,在代码调试过程中,由于对开发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通过这次经历,我们意识到要熟练掌握开发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代码调试的效率 。

(二)对未来参赛选手的建议

对于未来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选手,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电子设计大赛涉及到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编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成功的关键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多做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比赛前,要对可能用到的模块和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搭建好基本的硬件和软件框架,这样在比赛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比如,提前制作好一些常用的电路模块,如稳压电源、信号放大电路等,编写好一些基础的代码,如串口通信、显示驱动等 。再者,要合理安排时间和分工 。电子设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同时,队员之间要明确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密切协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比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要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轻易放弃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团队的力量,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

六、结尾互动

希望这篇关于 2022 电子设计大赛 G 题解析及软件代码实现的文章,能为大家在电子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对电子设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你的每一条留言对我来说都非常宝贵,我们可以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同时,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未来,我也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电子设计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雨淅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