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电赛二维云台试题初印象
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场上,电赛二维云台试题一直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堪称检验电子设计领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一块 “试金石”。它要求参赛者综合运用电路设计、编程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精确控制的二维云台系统。这不仅是对参赛者理论知识的深度考查,更是对他们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挑战。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二维云台,要能够根据指令精准地调整角度,实现目标追踪、图像采集等复杂任务,这背后蕴含着多少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调试!当你看到一个制作精良的二维云台在赛场上稳定运行,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任务时,是不是会对其背后的设计原理充满好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道电赛二维云台试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二、试题深度剖析
2.1 任务解读
这道题的核心任务是打造一个运动目标控制与自动追踪系统,主要包含模拟目标运动的红色光斑位置控制系统,以及指示自动追踪的绿色光斑位置控制系统 。从实际操作来看,两个激光笔被分别固定在独立的二维电控云台上。红色激光笔发射的光斑,就像一个灵动的 “舞者”,在正前方 1m 处的白色屏幕上跳跃,模拟着运动目标。其光斑直径被限制在≤1cm,而红色光斑位置控制系统则赋予了它在屏幕范围内自由 “舞动”(任意移动)的能力。绿色激光笔发射的光斑则像是红色光斑的 “忠实追随者”,由绿色光斑位置系统控制,专门用于自动追踪屏幕上的红色光斑,实时向我们展示目标的自动追踪效果,它的光斑直径同样≤1cm。绿色激光笔的放置也有讲究,它被安置在与屏幕平行的线段上,且位于红色激光笔两侧,距红色激光笔距离在大于 0.4m、小于 1m 的区间内,并且可以在这两个放置线段上自由选择 “站位”。
2.2 要求分析
再来看具体要求,基本要求部分,首先是设置运动目标位置复位功能,这就好比给红色光斑设定了一个 “回家” 的指令,执行该功能时,红色光斑能迅速从屏幕任意位置回到原点,并且要保证光斑中心距原点误差≤2cm,这对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定要求。接着,启动运动目标控制系统后,红色光斑要在 30 秒内沿屏幕四周边线顺时针来一场精彩的 “环幕之旅”,移动过程中光斑中心距边线距离需≤2cm,这不仅考验系统的运动控制能力,对时间的精准把控也至关重要。用黑色电工胶带沿 A4 纸四边贴成的长方形,构成了 A4 靶纸,将其贴在屏幕自定位置后,红色光斑要在 30 秒内沿胶带顺时针完成又一次 “环绕挑战”,超时就没有得分机会,而且光斑完全脱离胶带一次扣 2 分,连续脱离胶带移动 5cm 以上直接记为 0 分,这无疑增加了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当把 A4 靶纸以任意旋转角度贴在屏幕任意位置时,红色光斑仍需按照上述要求移动,这充分考查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而发挥部分的要求同样不简单,运动目标位置复位后,一键启动自动追踪系统,绿色光斑要在 2 秒内迅速锁定红色光斑,一旦追踪成功,还要发出连续声光提示,此时两个光斑中心距离应≤3cm,这对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追踪精度是极大的考验。运动目标重复基本要求中沿 A4 靶纸移动的动作时,绿色激光笔即便放置在其放置线段的任意位置,同时启动两个系统,绿色光斑也得成功自动追踪红色光斑,2 秒后追踪成功需发出连续声光提示,此后追踪过程中,若两个光斑中心距离大于 3cm,就会被定义为追踪失败,一次扣 2 分,连续追踪失败 3 秒以上记为 0 分,并且两个系统均需设置暂停键,同时按下暂停键,两个光斑应立即 “定格”,以便测量它们的中心距离,这一系列要求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能性。
在这些要求中,红色光斑沿复杂路径(如 A4 靶纸边框,且靶纸可任意旋转角度放置)移动的精度控制以及绿色光斑在短时间内对红色光斑的精确追踪,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要实现这些,需要精确的算法、稳定的硬件控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完美协同 。
2.3 说明解读
试题中还有一些特殊说明需要格外注意。红色、绿色光斑位置控制系统必须相互独立,就像两个独立作战的小分队,之间不能有任何通信方式,这限制了信息的交互,增加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光斑直径小于 1cm,这是对硬件设备(如激光笔)的直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