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傅立叶是谁?
在数学和科学的浩瀚星空中,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里叶(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是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1768 年,傅里叶出生于法国中部的欧塞尔 ,自幼便对数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不幸的是,8 岁时他双亲亡故,被教会抚养长大,后进入军校读书。
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傅里叶积极投身其中,却因给旁人说情而被投入监狱。出狱后的他进入巴黎综合工科大学担任助教,凭借着卓越的数学才能,他协助蒙日和拉格朗日进行数学教学,也在这里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1798 年,傅里叶随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担任埃及研究院秘书并进行外交活动,还曾担任下埃及总督。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傅里叶一生荣誉等身,1817 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822 年任该院终身秘书,后又任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和理工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敕封为男爵 。他在热传导理论、振动理论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提出的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更是成为了现代数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石,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量子力学等众多学科。1830 年 5 月 16 日,傅里叶在巴黎去世,时年 63 岁,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方向。
二、傅立叶分析是什么?
2.1 从简单的数学概念讲起
傅立叶分析的核心,是将一个看似复杂的函数,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 ,就好比把一个复杂的机器拆解成一个个基础零件。比如,对于一个周期函数\(f(x)\),它可以写成如下傅里叶级数的形式:
**\(f(x) = a_0 + \sum_{n=1}^{\infty} (a_n \cos(n\omega x) + b_n \sin(n\omega x))\)
其中,\(a_0\)是函数的直流分量,也就是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a_n\)和\(b_n\)是傅里叶系数,它们决定了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在合成原函数时所占的比重;\(\omega = \frac{2\pi}{T}\),\(T\)是函数\(f(x)\)的周期,\(n\)则是正整数,代表了不同的频率倍数。通过这种分解,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周期函数,看作是由无数个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和余弦波叠加而成的。 而对于非周期函数,傅里叶变换则是将其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F(\omega) = \int_{-\infty}^{\infty} f(t) e^{-i\omega t} dt\)
这里,\(F(\omega)\)就是\(f(t)\)的傅里叶变换,它描述了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分布情况,\(e^{-i\omega t}\)是复指数函数,其中\(i\)是虚数单位。傅里叶变换就像是一个神奇的 “透视镜”,让我们能透过时域的表象,看到信号内在的频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