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算法原理与实践:数据预处理

目录

数据挖掘算法原理与实践: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清洗

(一)缺失值处理

(二)重复数据处理

(三)噪声数据处理

二、数据集成

三、数据转换

(一)标准化

(二)归一化

(三)离散化

(四)特征编码

四、数据归约

(一)维归约

(二)数量归约

(三)数据压缩


数据挖掘算法原理与实践:数据预处理

在数据挖掘领域,数据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如同工匠雕琢璞玉,决定了后续算法能否精准提取有价值信息。据统计,数据科学家在一个完整的数据挖掘项目中,约 60% - 80% 的时间都花费在数据预处理上。这是因为原始数据往往存在缺失值、噪声、重复记录等问题,直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会导致算法性能下降,还可能得出错误结论。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数据预处理的原理与实践方法。

一、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旨在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纠正错误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一)缺失值处理

缺失值在原始数据中极为常见,可能由于数据录入错误、传感器故障、用户未填写等原因产生。处理缺失值的方法主要有删除法、填补法和模型预测法。

  1. 删除法:若缺失数据占比小且对整体数据影响不大,可直接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记录或属性列。例如,在一份用户问卷调查数据中,若某一问题仅有少量用户未回答,删除这些记录对整体分析影响较小。但删除法可能会导致数据量减少,丢失有价值信息,所以需谨慎使用。
  1. 填补法
    • 均值 / 中位数 / 众数填补:对于数值型数据,常用均值或中位数填补缺失值;对于分类型数据,采用众数填补。例如,在员工工资数据中,若部分工资记录缺失,可计算其他员工工资的均值或中位数来填补。
    • 热卡填补:基于完整数据记录与缺失数据记录的相似性,用最相似记录的值填补缺失值。比如,在客户消费数据中,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消费频率等属性,找到与缺失值客户最相似的客户,用其消费金额填补。
  1. 模型预测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等,利用其他属性值预测缺失值。例如,利用房屋面积、房龄、周边配套等属性,通过回归模型预测房屋价格的缺失值。

(二)重复数据处理

重复数据会干扰数据分析结果,降低算法效率。识别重复数据通常基于关键属性,如在客户信息表中,若客户的身份证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雨淅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