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序列图Sequence

本文详细介绍了UML序列图的基本概念、用途、组成元素及其关系,包括分类器、生命线、消息、组合片段等,同时提供了画法示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序列图在系统逻辑建模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定义

用途

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说明

分类器

生命线

消息

组合片段

画法例子


定义

序列图描述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显示多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 它可以表示用例的行为顺序,当执行一个用例行为时,图中的每条消息对应了一 个类操作或状态机中引起转换的触发事件。

用途

序列图用于为使用方案的逻辑建模。使用方案恰如其名称所揭示的那样一描述使 用系统的潜在方法。使用方案的逻辑可以是用例的一部分,可能是备选过程。它也可以 是整个用例过程,例如由基本行动过程描述的逻辑,或者部分基本行动过程再加上一个 或多个替代方案描述的逻辑。使用方案的逻辑也可以是几个用例中包含的逻辑。例如, 一个学生在大学入学后,立即参加了三个研习班。序列图以可视方式为系统中逻辑的 流程建模,能够让您记载和验证逻辑,这通常用于分析和设计目的。

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说明

分类器

横贯该图顶部的那些框表示的是分类器或它们的实例一通常是用例、对象、类或参 与者(往往用长方形表示,但它们也可以是符号)。

因为既可以向对象发送消息,又可以向类发送消息(对象通过调用操作来响应消息, 而类则通过调用静态操作来响应消息),所以有必要将它们都包括在序列图中。另外, 因为参与者在使用方案中发起操作并占据主动地位,因此也要将他们包括在序列图中。 对象的标签具有标准UML格式"name: ClassName",其中的"name"是可选的。(在 图中没有给出名称的对象称为匿名对象。)类标签的格式为/zClassName\而参与者 名的格式为"Actor Name"—这些也都是UML标准。

生命线

从各个框垂下来的虚线称为对象生命线,表示在对方案建模期间对象的生命跨度。 生命线上的细长框是方法调用框,表明正在由目标对象/类执行处理,以完成消息。 方法调用框底部的X是一种UML约定,表明对象已从内存中除去,这通常是接收到 原型为《destroy»的消息的结果。

消息

消息以带有标签的箭头表示。当消息的源和目标为对象或类时,标签是响应消息时所 调用方法的签名。不过,如果源或目标中有一方是人类参与者,那么消息就用描述正 在交流的信息的简要文本作为标签。

消息一般分为同步消息(Synchronous Message),异步消息(Asynchronous Message)和返回消息(Return Message)。

  • 消息的发送者把控制传递给消息的接收者,然后停止活动,等待消息的接收者放弃或者返回控制。用来表示同步的意义;
  • 消息发送者通过消息把信号传递给消息的接收者,然后继续自己的活动,不等待接受者返回消息或者控制。异步消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是并发工作的。
  • 返回消息表示从过程调用返回。

组合片段

 

组合片段用来解决交互执行的条件和方式,它允许在序列图中直接表示逻辑组件,用于通过指定条件或子进程的应用区域,为任何生命线的任何部分定义特殊条件和子进程。组合片段共有13种,名称及含义如下:

 

 

画法例子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UML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 (UML)是非专利的第三代建模和规约语言。 UML是在开发阶段,说明,可视化,构建和书写一个面向对象软件密集系统的制品的开放方法。UML展现了一系列最佳工程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在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方面,特别是在软件架构层次已经被验证有效。   UML可以贯穿软件开发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被OMG采纳作为业界的标准。   UML最适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组件建模。   UML作为一种模型语言,它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建立产品的模型和结构,而不是选用什么程序语言和算法实现。当模型建立之后,模型可以被UML工具转化成指定的程序语言代码。   IBM的Rational Rose和MS的Visio都是UML工具。   同时还有一些免费的UML工具: http://java-source.net/open-source/uml-modeling [编辑本段] 1、UML简介   公认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出现于70年代中期。从1989年到1994年,其数量从不到十种增加到了五十多种。在众多的建模语言中,语言的创造者努力推崇自己的产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OO方法的用户并不了解不同建模语言的优缺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因而很难根据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语言,于是爆发了一场“方法大战”。90年代中,一批新方法出现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ooch 1993、OOSE和OMT-2等。    Booch是面向对象方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1991年,他将以前面向Ada的工作扩展到整个面向对象设计领域。Booch 1993比较适合于系统的设计和构造。   Rumbaugh等人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OMT)方法,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并引入各种独立于语言的表示符。这种方法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和用例模型,共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建模,所定义的概念和符号可用于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软件开发人员不必在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概念和符号的转换。OMT-2特别适用于分析和描述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Jacobson于1994年提出了OOSE方法,其最大特点是面向用例(Use- Case),并在用例的描述中引入了外部角色的概念。用例的概念是精确描述需求的重要武器,但用例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包括对系统的测试和验证。OOSE 比较适合支持商业工程和需求分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