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B P Frame
简单地说,I帧是关键帧,属于帧内压缩。就是和AVI的压缩是一样的。 P是向前搜索的意思。B是双向搜索。他们都是基于I帧来压缩数据
I帧表示关键帧,你可以理解为这一帧画面的完整保留;解码时只需要本帧数据就可以完成(因为包含完整画面)
P帧表示的是这一帧跟之前的一个关键帧(或P帧)的差别,解码时需要用之前缓存的画面叠加上本帧定义的差别,生成最终画面。(也就是差别帧,P帧没有完整画面数据,只有与前一帧的画面差别的数据)
B帧是双向差别帧,也就是B帧记录的是本帧与前后帧的差别(具体比较复杂,有4种情况),换言之,要解码B帧,不仅要取得之前的缓存画面,还要解码之后的画面,通过前后画面的与本帧数据的叠加取得最终的画面。B帧压缩率高,但是解码时CPU会比较累~。
参考文章:https://blog.youkuaiyun.com/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6577934
2.H264 编码原理及I帧B帧P帧
H264是新一代的编码标准,以高压缩高质量和支持多种网络的流媒体传输著称,在编码方面,我理解他的理论依据是:参照一段时间内图像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相邻几幅图像画面中,一般有差别的像素只有10%以内的点,亮度差值变化不超过2%,而色度差值的变化只有1%以内。所以对于一段变化不大的图像画面,我们可以先编码出一个完整的图像帧A,随后的B帧就不用编码全部图像,只写入与A帧的差别,这样B帧的大小就只有完整帧的1/10或者更小!B帧之后的C帧如果变化不大,我们可以继续以参考B的方式编码C帧,这样循环下去。这段图像我们称为一个序列(序列就是有相同特点的一段数据),当某个图像与之前的图像变化很大,无法参考前面的帧来生成,那我们就结束上一个序列,开始下一段序列,也就是对这个图像生成一个完整帧A1,随后的图像就参考A1生成,只写入与A1的差别内容。
在H264协议里定义了三种帧,完整编码的帧叫 I 帧,参考之前的帧生成的只包含差异部分编码的帧叫P帧,还有一种参考前后的帧编码的帧叫B帧。
H264采用的核心算法是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帧内压缩是生成帧的算法,帧间压缩是生成B帧和P帧的算法
序列的说明: 在H264中图像以序列为单位进行组织,一个序列就是一段内容差异不太大的图像编码后生成的一串数据流,以I帧开始,到下一个I帧结束。一个序列的第一个图像叫做IDR图像(立即刷新图像),IDR图像都是I帧图像
一个序列就是一段内容差异不太大的图像编码后生成的一串数据流
参考文章:https://blog.youkuaiyun.com/tgww88/article/details/51540086
单词:
atom:原子
相关网站:
I P B frame的参考网站:https://blog.youkuaiyun.com/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6577934
H264编码原理以及I P B帧的参考网站:https://blog.youkuaiyun.com/tgww88/article/details/5154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