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高并发系统的必要性
二、高并发系统基本思路
三、系统拆分简述
(一)系统拆分
(二)使用Dubbo进行服务治理
(三)为每个子系统分配独立数据库
(四)高并发场景下的运行情况
四、缓存必杀技
(一)Redis在高并发场景中的优势
(二)缓存使用策略
(三)缓存一致性与过期策略
(四)缓存穿透、雪崩与击穿的处理
(五)生产环境重点关注和投入
五、引入消息队列(MQ)
(一)消息队列作用回顾
1.解耦与异步处理
2.削峰填谷
3.提高系统吞吐量
4.事务和一致性保障
(二)简单的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
(三)简易日志处理系统
六、分库分表
(一)分库
1.目的与优点
2.实施方式
3.案例:电商平台用户数据分库
(二)分表
1.目的与优点
2.实施方式
3.案例:订单数据水平分表
七、读写分离
(一)读写分离的原理
1.主从架构
2.数据同步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数据库系统
2.配置主从数据库
3.应用程序配置
4.监控与优化
八、ElasticSearch
(一) Elasticsearch的核心特性
1.分布式架构
2.高扩展性
3.实时搜索与分析
(二)实际应用场景
1.简单查询与统计
2.全文搜索
3.日志管理与监控
(三)实施步骤
1.集群设计
2.数据建模
3.查询优化
4.监控与维护
九、总结
干货分享,感谢您的阅读!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随着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系统需要应对的并发请求量也越来越大。无论是电商平台在促销期间应对的高峰流量,还是社交网络在热点事件时承受的海量访问,系统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已成为评判一个系统架构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然而,传统的系统架构在面对高并发时往往力不从心,容易出现响应缓慢、系统崩溃等问题。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在高并发场景下依然保持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系统,成为了架构师们面临的核心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快速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以应对极端流量场景下的各种挑战。我们简单针对高并发系统设计给出一些核心思路和策略。
一、高并发系统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应用的早期阶段,系统架构通常是比较简单的,通常直接连接数据库来处理业务逻辑。这种方式在业务初期阶段通常能够满足需求,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业务的扩展,系统需要承载的并发请求量急剧增加,这种直接依赖数据库的架构往往难以支撑高并发请求。
例如,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在设计上更适合处理较小规模的并发操作,但当并发量达到每秒几千、甚至几万的时候,数据库的瓶颈就会暴露,可能导致系统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崩溃。
为了应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