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的一枚“火 星人”,与文学基本毫无瓜葛,哲学也研究甚少。除了与所做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其他的方面很少涉及,最近碰到了一个问题,总觉得肚子的墨水有些少了。。。
平时的生活除了偶尔看一些泡沫剧外,就是看一些烧脑片,只求给精神一点刺激,生活三点一线,也还算规律,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大脑好像有点短路了,对一些问题没有了判断能力,甚至连自己的工作都不能再做好了,不是想要逃避可是实在受不了自己低下的效率和盲目的努力,于是我开始失眠了,一天一天的失眠,感觉被一种未知的茫然包围了,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工作,我的理想仿佛成了我的精神鸦片,只是给我一种暂时的平静。我开始求助于身边的朋友,老师,在网上查各种与自己状态相关的帖子、博客和书。也就是这时我开始思考,要不要读书?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其中的两个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一天饭钱就可以买到别人可能一辈子的心血,嗯, 很值的买卖。 第二个是:“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现在我已经慢慢开始阅读了,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读小说的人,并不是因为现在很多小说写得太仓促,而是因为有些小说读起来很沉重,平时生活有时已经很压抑了,如果再去读一些压抑的东西,精神真的有些吃不消。鉴于现在的生活有些凌乱,所以尽量让自己读一些理性的东西。最开始读了一些韩梅梅的书,如《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系列的,文字很温暖,读起来也比较舒服,但是内容却不够深刻,可能更适合高中或者刚上大学的女孩,但显然已经喂不饱我这个火星人的胃口了。、
于是开始关注一些心理学的书,感觉如果能够读懂心理学,现在的很多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于是我开始试着找一些心理学的书来嚼,现在图书馆借了几本心理学入门的书,翻过一些,也基本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案例。但总觉得与自己还是不符合,而且有时,忽然觉得自己根本读不下去了,于是也就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些,但研究都不够深。不过最近被一个名字给吸引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初看题目,感觉天才和疯子,让我想到了“美丽人生”里的纳什,和电影 十二只猴子,一步步科幻片涌现出来,翻开这本书,前几个故事真的很吸引我,讲梦与现实的,时间扭曲的,精神分裂的,宗教问题甚至有关开颅骨的,第六感的,每个故事都让我像再看一部科幻大片,甚是刺激,可是读着读着却觉得故事大致都差不多,每个精神病患者都是一个科幻片的主角,如此逻辑清晰的患者,医院为何没有引起重视呢,又或者舆论应该早就吵得沸沸扬扬了吧,却为什么大家对这部书的态度都是平平淡淡的呢,如若这些故事是假的,那么作者利用这种对话纪实的方式未免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总之感觉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
现在各种书籍目不暇接,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作者们也是想方设法的满足各种读者的口味,然而有些为了写书而写书的作者,真的有些不负责任,古语有云: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倘若吃到一些垃圾食品,虽然味道不错,但终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让我不得不提很尊重的一位作家 王小波, 读他的书总能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多余的文字,让你觉得作为读者你收到了作者充分的尊重。
最后上一张本人最喜欢的面具图片,让我们带上面具,继续战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