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备知识
linux中每个硬件都被当做一个文件来对待。大多数硬件对应的文件都在/dev下。常用硬盘接口有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和SATA接口,IDE为过去的成熟方案,现在基本都是SATA接口
- IDE接口扁平电缆可以连接两个IDE设备,又通常主机都会提供两个IDE接口,因此最多可以接到4个IDE设备。这两个IDE接口通常称为IDE1和IDE2,而每条扁平电缆上的IDE设备又被分为mastar和slave,这4个IDE装置的文件名为
IDE | master | slave |
---|---|---|
IDE1 | /dev/hda | /dev/hdb |
IDE2 | /dev/hdc | /dev/hdd |
-
SATA接口 linux内核以接口先后顺序命名,通常为/dev/sd[a-p]。比如如果主板上有6个SATA插槽 两个SATA硬盘 分别插在2、5号插槽上,那么这两个硬盘就名为/dev/sda 和/dev/sdb。
-
现在的云计算设备都是使用虚拟硬盘 一般在linux系统中显示为/dev/vd[a~d]
硬盘又可以继续分割,分割完成后一般名为/dev/hda1 /dev/hda2 /dev/sda1 /dev/vda2等等,我们做好分区后,在linux系统中还不能够访问,linux使用目录树管理文档,所以我们需要把分隔好的分区挂载到linux目录系统下。本文主要讲得就是硬盘分区和挂载分区。要挂载一个分区到linux系统中,还需要先格式化。因为每种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是不一样的,一般有EXT FAT这些。例如,假设linux使用EXT2文件格式,那么格式化就是给分区划分inode block superblock等这些前置工作。
所以增加硬盘的工作就主要分为如下几步:
- 对应格式的硬盘插入到主板上的对应接口
- 在linux中分割硬盘
- 对分区进行格式化 以建立系统可用的文件系统
- 挂载分区到linux目录系统
2.实际操作
fdisk -l 查看当前的硬盘信息和相应分区
lsblk -f 查看所有设备挂载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 虚拟盘 /dev/vda 已经分区 只有一个分区/dev/vda1。而dev/vdb虚拟盘还没有使用。我们使用fdisk /dev/vdb开始分区
fdisk /dev/vdb
m 显示 指令介绍 主要指令如下
n 添加分区
d 删除分区
q 退出 不应用
w 开始执行应用
我们按n添加分区
选择扩展分区 还是主分区(鸟哥的linux私房菜第三章有详细讲解什么是主分区什么是扩展分区)
我们选择 P 主分区
然后是分区号 我们填1
主要的是选择起始磁柱号,如果想把单个硬盘只分为一个分区,直接按enter使用默认值即可,如果想分为多个分区,该值可以参考鸟哥的linux私房菜第八章的详细讲解。
分区搞好后就是格式化分区
mkfs -t ext3 /dev/vdb1
然后是挂载分区
mount -t ext3 /dev/vdb1 /home
自动挂载修改 /etc/fstab 即可文件
添加 /dev/vdb1 /home ext3 default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