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e_header( ) {
// first_mb_in_slice 片中的第一个宏块的地址, 片通过这个句法元素来标定它自己的地址。 要注意的是在帧场自适应模式下,宏块都是成对出现,这时本句法元素表示的是第几个宏块对,对应的第一个宏块的真实地址应该是2 * first_mb_in_slice
first_mb_in_slice
/* slice_type 指明片的类型
slice_type Name of slice_type
0 P (P slice)
1 B (B slice)
2 I (I slice)
3 SP (SP slice)
4 SI (SI slice)
5 P (P slice)
6 B (B slice)
7 I (I slice)
8 SP (SP slice)
9 SI (SI slice) */
slice_type
// pic_parameter_set_id 图像参数集的索引号. 范围 0 到 255。
pic_parameter_set_id
// frame_num 每个参考帧都有一个依次连续的 frame_num 作为它们的标识,这指明了各图像的解码顺序。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frame_num 的出现没有 if 语句限定条件,这表明非参考帧的片头也会出现 frame_num。只是当该个图像是参考帧时,它所携带的这个句法元素在解码时才有意义。
&nbs
H.264句法和语法总结(五)片头句法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05-14 18:24:15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