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ive STL 读书笔记 2

本文探讨了STL内存管理中的allocator概念及其限制,包括allocator的设计初衷、标准库对其功能的弱化,以及如何通过自定义allocator实现不同类型的内存布局。此外,还提到了STL在多线程环境下的线程安全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tem 10:注意 allocator 的惯例和限制。
  • Allocator 最初是为了对在16位系统上的 near 和 far 指针内存访问模式进行抽象而加入的(虽然这个尝试失败了),之后 Allocator 被设计成为标准库提供全攻能的内存管理模块。但由于效率问题,标准委员会弱化了 Allocator 的功能。甚至打多数的 container 根本就不使用 allocator,也因此有了:“allocator is weird”。
  • 由于标准的限制在实现 allocator 时你必须定义(typedef) allocator<T>::pointer 和 allocator<T>::reference,而且必须定义为 T* 和 T&。
  • Allocator 是弱化的对象,标准规定:同一个的类型(T)的所有 allocator<T> 对象必须等价并且其比较函数必须返回真,这就意味着 Allocator 对象不能拥有自己的 data member,所有的数据必须都是 static 的。也就意味着对同一种类型的存储不能有两个堆,这主要是为了,实现 node based container 的 splice 等函数。考虑如下代码: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MyAllocator {...};

std::list<Item, MyAllocator<Item> > listA;
std::list<Item, MyAllocator<Item> > listB;

listA.splice(listB.begin(), listB);
  • pointer allocator<T>::allocate(size_type numObjects) 的参数是对象的数量,而不是size。返回值是 T*,但是T*并不指向一个T objects,因为T并没有被构造,仅仅是分配了一块内存。在 node based container 中,动态分配的是节点 node<T>,而不是 T object,标准库采用了如下代码来实现这个功能: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MyAllocator {
public:
    template<typename Node>
    struct rebind {
        typedef allocator<Node> other;
    };
};


Item 11:理解自定义 allocator 的正确用途。
  • 当需要自定义容器内对象的内存布局时。
  • 可用如下方法为同种类型对象创造不同的堆:
class Heap1 {
public:
    static void *alloc(...) {...}
    static void *dealloc(...) {...}
};
class Heap2 {
public:
    static void *alloc(...) {...}
    static void *dealloc(...) {...}
};
template<typename T, typename Heap>
class MyAllocator {
public:
    pointer allocate(...) {
       //use Heap::alloc;
    };
    void deallocate(...) {
       //use Heap::dealloc;
    };
};
vector<int, MyAllocator<int, Heap1> > v1;
vector<int, MyAllocator<int, Heap2> > v2;
  • 注意上文中 Heap 是类型而不是对象。

Item 12:不要对 STL 的线程安全性有任何期望。
  • 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 Lock Object 方法锁定关键代码:
vector<int> v;
{
    Lock<vector<int> > lock(v);
    //other operation on vector v;
}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获取《Effective STL》的读书笔记或相关总结。用户说:“我想获取《Effective STL》的读书笔记或相关总结 请问Effective STL 读书笔记 总结”。这似乎是用户的核心需求。 现在,回顾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用户可见层指令: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参考站内引用:提供了几个引用,如[^1]、[^2]、[^3]、[^4],这些是关于《Effective STL》的内容。引用[^1]讨论了STL容器在添加元素时的行为,以及一个transform函数的错误用法。引用[^2]涉及reverse_iterator的base()成员函数。引用[^3]强调在std::advance中指定类型的重要性。引用[^4]简要比较了list和vector的特性。 用户的问题直接请求读书笔记或总结,所以我应该基于这些引用和我的知识来提供《Effective STL》的读书笔记总结。 《Effective STL》是Scott Meyers写的一本书,专注于如何高效使用C++标准模板库(STL)。它包含50条条款,涵盖容器、算法、迭代器等主题。 我的回答结构应该清晰: 1. **引言**:简要介绍《Effective STL》和它的重要性。 2. **关键点总结**:基于引用和常见知识,总结书中的主要教训。例如: - 容器选择和使用。 - 算法和迭代器的正确用法。 - 性能考虑。 引用中提到的点: - 引用[^1]:容器在添加元素时自动扩展,但迭代器使用错误会导致运行时错误。例如,transform函数中使用end()迭代器不正确。 - 引用[^2]:reverse_iterator的base()函数用法。 - 引用[^3]:在std::advance中指定类型以避免编译错误。 - 引用[^4]:list和vector的比较。 3.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以帮助用户深入学习。 由于用户要求中文回答,我将全程使用中文。 确保没有数学表达式,因为STL主题不涉及数学,所以可能不需要LaTeX。但如果涉及任何数学,比如在算法复杂度中,我会使用$...$格式。不过,在这个上下文中,可能不需要。 现在,构建回答: - **开头**:直接回应用户需求,提供总结。 - **主体**:组织成几个部分,如容器、算法、迭代器等,总结关键点。自然地融入引用。 - **结尾**:添加相关问题。 最后,添加引用标识:[^1], [^2], [^3], [^4]在适当的地方。 相关问题示例: 1. 如何选择STL容器? 2. 什么是迭代器失效问题? 3. 如何优化STL算法的性能? 4. 《Effective STL》中的关键条款有哪些? 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书的内容和引用。</think>### 《Effective STL读书笔记总结 《Effective STL》是Scott Meyers所著的经典C++书籍,专注于高效使用C++标准模板库(STL)。书中提供了50条实用条款,涵盖容器、算法、迭代器等核心主题。以下基于书中内容及相关引用,总结关键要点,帮助您快速掌握精髓。总结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确保结构清晰易懂。 #### 1. **容器选择与使用** - **容器类型比较**:STL容器(如`vector`、`list`)各有优缺点。`vector`支持随机访问(使用`[]`运算符),但插入/删除元素时可能触发重新分配内存;`list`基于链表实现,插入/删除高效(时间复杂度$O(1)$),但不支持随机访问,且提供特有成员函数如`sort()`、`reverse()`、`unique()`和`splice()`[^4]。 - **自动扩展机制**:容器在添加元素时(通过`insert`、`push_back`等)会自动扩展内存,但需注意迭代器失效问题。例如,添加元素后,原有迭代器可能失效,导致未定义行为[^1]。 - **性能陷阱**:避免在循环中频繁添加元素,因为这可能引起多次内存重分配。使用`reserve()`预分配内存可优化`vector`性能[^1][^4]。 #### 2. **算法与迭代器的正确用法** - **迭代器错误示例**:使用算法时,迭代器范围必须有效。常见错误如`transform`函数中传递无效迭代器: ```cpp vector<int> values; vector<int> results; transform(values.begin(), values.end(), results.end(), transmogrify); // 错误:results.end() 不是有效插入点 ``` 应改用`back_inserter(results)`确保安全插入[^1]。 - **迭代器类型转换**:当混合`iterator`和`const_iterator`时,需显式指定类型以避免编译错误。例如,使用`std::advance`时: ```cpp std::advance(i, std::distance<const_iterator>(i, ci)); // 必须指定<const_iterator> ``` 这是因为`std::distance`要求迭代器类型一致,编译器无法自动推导[^3][^2]。 - **反向迭代器处理**:`reverse_iterator`的`base()`成员函数可将反向迭代器转换为正向迭代器,但需注意偏移问题: ```cpp std::vector<int>::reverse_iterator ri = std::find(v.rbegin(), v.rend(), 7); std::vector<int>::iterator i(ri.base()); // 转换后,i 指向 ri 的下一个元素 ``` 这在删除或插入操作时特别有用[^2]。 #### 3. **性能优化与最佳实践** - **算法选择**:优先使用STL内置算法(如`sort()`、`find()`),而非手动循环,以提升效率。但注意,某些容器(如`list`)有专属算法(如`list::sort()`),可能比通用算法更高效[^4]。 - **避免不必要的拷贝**:使用`emplace`系列函数(如`emplace_back()`)直接构造对象,减少临时对象创建的开销。 - **内存管理**:对于`vector`,在已知大小时预先调用`reserve()`,避免多次扩容(扩容时间复杂度平均为$O(n)$)。 - **通用规则**:书中强调“了解你的容器”,例如,`vector`适合随机访问,`list`适合频繁插入/删除;同时,遵循“迭代器失效规则”,确保操作安全[^1][^4]。 #### 4. **关键条款精华** - **条款1-10**:关注容器选择,如“使用`vector`和`string`优先于数组”。 - **条款11-20**:强调迭代器安全,如“避免使用`vector<bool>`,因其非标准容器”。 - **条款21-30**:算法优化,如“使用`remove`-`erase`惯用法删除元素”。 - **条款31-50**:高级主题,如“理解`reverse_iterator`和`base()`的关系”[^2][^3]。 本书核心思想是:STL虽强大,但误用易导致性能下降或错误。通过以上总结,您可快速应用这些原则提升代码质量。如需更详细内容,建议阅读原书或参考完整笔记[^1][^2][^3][^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