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以“千里马”自居,结果“牢骚”满腹,古代有韩愈一则《马说》,经典“牢骚”名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今世上,人人都是“千里马”,伯乐又有什么用呢?
有人问了:“人人都是‘千里马’吗?”
我说:“这个自然,因为不是千里马的,可以开上汽车,坐上飞机,还不比‘千里马’强?”
有人问了:“真千里马开汽车还不比假的开得好吗?”
智者说了:“开汽车的好坏是以能否到达目的地为标准的,而现在的‘目的地’就是开到哪里哪里就是了。”
我只能无语了……
冥想一下:某单位某职位招了某个有“家庭关系”的小笨上岗,小笨做得“很好”,因为考核小笨做得好的标准是:小笨做成什么样,什么样就是“很好”的。
再冥想一下: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事都是谁都能做,只不过有没有机会做而己,也就是说能不能轮上你做而己。这个没什么,应该很正常,有什么问题呢?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有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产品的价值,这种人人都能做的事,应该是有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其劳动产品的价值少,但该“劳动者”的收入为什么会更高呢?会不会产品的价值不能以劳动者的收入为参考依据?我糊涂了……
***************************************************************
路人甲问我:A地怎么走?
我说:两块钱。
路人甲怒,走了,去问别人……
路人乙问我:A地怎么走?
我说:两块钱。
路人乙再问:哪一路?
我说:5路。
路人乙坐上5路公共汽车走了……
路人丙问我:A地怎么走?
我说:两块钱。
路人丙给了我两块钱,我收了。
我说:5路公共汽车,车票是两块钱。
路人丙坐上5路公共汽车走了……
***************************************************************
我从头到尾都做得很好,我都在帮别人,都做得很好。
有人别不同意我做得很好,因为评价我做的好与坏的标准是:我做成什么样,什么样就是好的。
**************************************************************
若干时日后,我做了很多好事,我收了不少钱,我发财了,嘻嘻……
我劳动所得,我没什么技术,我和本地人一样,认识路,有人问路我就做了好事,我就有机会得钱。
真是占据地利优势,一个字“爽”。
**************************************************************
当有个人回贴的时候,我的冥想终于醒来了,看看发现还真的想了不少事。我真的做得很好,因为我做成什么样,什么样就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