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DP:即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2. TCP: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3. TPDU:即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指运输层的两个对等运输实 体在通信时传送的数据单位。
4. 端口:UDP和TCP都使用了与应用层接口处的端口(port)与上层的应用进程进行通信, 端口用来标识应用层的进程,并用一个16 bit端口号进行标识。
5. socket:一对相互通信的TCP或UDP进程由它的两个端点来标志,而每一个端点又是由 IP地址和端口号决定的。这样的一个端点称为插口(socket),或套接字、套接口。例如, 若IP地址=127.0.0.1,端口号=1000,则插口=(127.0.0.1,1000)。
6. 在一个TCP/IP网络中,一个原始IP数据报含有1000 字节的数据部分和36 字节的报头, 该数据报通过最大数据部分长为256 字节的网关时,被分解成多个报片分别投递,按照 格式(IHL,Total length, Identification,DF,MF,Fragment offset),原始数据报首部的上 述值为:(9,1036,26483,0,0,0),试问:
(1) 原始数据报被分解成几个报片?
(2) 写出各报片的上述格式的6个值.
解:
(1) 分成4个报片。1000字节的数据部分被分成4块:256,256,256,232。
(2) 0#数据报报片:(9,292,26483,0,1,0)
1#数据报报片:(9,292,26483,0,1,32)
2#数据报报片:(9,292,26483,0,1,64)
3#数据报报片:(9,268,26483,0,0,96)
7. 请为下图中的路由器R1写一张路由表(其中应包括可能存在的目的网络地址 、地址屏 蔽(子网掩码Mask)和下一跳路由器地址(Next Hop)三项内容,直连 网络不必列出)。 注:地址屏蔽均采用A、B、C类地址缺省的地址屏蔽。
答案:
目的网络 | 地址掩码 | 下一路由器 |
30.0.0.0 | 255.0.0.0 | 192.1.1.2 |
40.0.0.0 | 255.0.0.0 | 192.2.1.2 |
210.0.0.0 | 255.255.255.0 | 19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