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论文没有我自己写的东西”:论文是AI写的,算学术不端吗?

“你跑广西去玩了?”有朋友突然微信问我。

对他的疑问,我表示疑惑,“没有啊,一直在上海的。”

“那’量子论”公众号上的文章怎么最近显示在广西?”

图片

哦,我明白他的意思了。

我们公众号的内容,其实是有分工的,一人写一人发,这样通过双重确认,减少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发生概率,尽量提高文章的质量。

最近文章的发表都是谷雨负责,她正在南宁出差,因此大家看到的文章显示地区是广西。

说到谷雨,她昨儿在群里闲聊到一件事。

她前几天肠胃不舒服,随手用手机默认浏览器查了症状,一搜不知道,搜了吓一跳。

图片

还有些搜索结果更让人生无可恋,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她索性不管了,暂时只吃清淡的食物,过两天再看看。

现在已经自然地康复了。现在想来,可能是螺蛳粉吃多了,外加水土不服。

(她昨天还在吃,听说很美味。)

图片

她得出这样的经验:不舒服就去医院,别没事瞎百度,否则,没病也能吓出病。

最近论文季,针对ChatGPT写论文的事,也有很多朋友咨询类似的问题:ChatGPT写论文会不会被查出来?

我认为谷雨的经验正好可以套用在这儿。

这事别百度,搜出来的各种自媒体危言耸听的标题,大概率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

他们说,骑自行车容易得痔疮。

他们说,电车容易起火。

他们说,玩手机容易老年痴呆。

他们说,坐飞机容易掉下来。

……

他们说的有错吗?没有错,但不客观。

你要信了,基本上别活了。

任务事情都有风险,我们没必要去争论是非,而应该是善用其长处,同时规避掉不好的风险。

王不留公众号昨天分享了一本书,叫《Pandaemonium,1660~1886: The Coming of the Machine as Seen by Contemporary Observers》是一本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书,中文可以翻译成《Pandaemonium,1660-1886,机器时代的到来与同期观察者们的见闻》。

图片

书中用当时很多人的书信、日记和文章,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事件、发明、思想和文学作品,是研究工业革命的重要文献之一。(关注“王不留”公众号,回复“工业革命”四个字,获得本书的高清电子版。)

书详细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这场变革先是震惊、困惑,而后焦虑,后续兴奋,进而畅想的心态变化过程。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短短几个月时间,世界范围的教育系统对 ChatGPT 的态度已经从“不假思索地抵制”变为了“应该如何拥抱和接受它”。

2023年7月份,剑桥、牛津等24所英国大学允许合理使用ChatGPT。

图片

2023年8月3号,香港岭南大学表示,学校决定接受 AI 浪潮,目前校方已为全校购买 ChatGPT 3.5 版本的许可证,同时将对教学人员和学生提供相应技术培训。

图片

确实ChatGPT的出现,对教育诚信和信息甄别工作会带来很大冲击。

“ChatGPT降低了作弊和学术不端的成本,可能引发一系列诚信危机。学生可以用它代写作业或论文,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研究人员可以用它代写研究报告或论文,颠覆学术伦理。”

面对这一挑战,教育界最终会改进评价体系,促进评价方法多样化。

当前,论文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全文查重率不能超过特定阈值。

未来,论文评价应该会增加一个新的指标:AI参与度,并要求该指标低于某个阈值。

对于这个新指标,有两处关键点可能是教育界正在探讨和明确的。

第一点,AI参与度的评定结果要有权威机构来出具,就像知网出具的论文查重率,各高校都会认可一样。

对于这个权威机构,要么实力很强,要么关系深厚。

论大语言模型实力,国内能吹的极多,能打的极少。

有人打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说文心一言等众多模型是高中生的话,那么ChatGPT就是大学生。

用文心一言模型来判定ChatGPT写的论文,约等于让高中生来点评大学生的作业。

你认为这样出具的检测结果能服众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举个例子,在澳门赌场里,有一帮人,专门负责抓出老千的赌徒,那么这帮人一定是赌场里最资深的老千。

说直白点:抓老千,必然是高手的过招,所以能抓老千的,一定是资深老千。

只有资深的专业老千,他们才深谙千术之道,并能够对作弊者当场揭穿,这样才能维护赌场的声誉,同时为赌场降低损失。

同样,要验证是不是用ChatGPT写的论文,一定要找到比ChatGPT实力更强的大模型去验证且能够提供切实可信的证据来证明,大家才会信服。

所以靠拼实力,这种机构在国内可能不太好找。

要论关系,这事儿反而好办了。

一纸公文,茅台厂打造的论文检测产品都能成权威。

对于这种行政指定的作法,咱不作评论。

第二点,新规定出来后的适用范围问题。

行政法系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溯及既往为例外。

法律适用之基本原则中有所谓“不溯及既往”,此是源于法治国家内涵之信赖保护原则思想。行政法亦系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溯及既往为例外。

基于此原则,除立法机关于制定法律时,以衡量公益与利益保护之结果,会明定行政法规得例外的溯及既往外,行政机关于适用法规时,即应遵守该原则,不得任意扩张例外之解释,而使行政法规之效力溯及于该法规生效前业已终结之事实或法律关系,以维持法律生活之安定。

也就是说,新规定出来后,以新规定为准;新规定还没公布实施的,以旧规定为准。

旧规定里面没有AI参与度这一指标,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此问题。

我知道很多人担心有人想搞你,给你来个秋后算账。

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我们在ChatGPT写论文一对一指导时,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规避,具体操作就这五步:

第一步,明确ChatGPT定位,它是用来辅助论文写作的。特别注意:ChatGPT是辅助论文写作的

第二步,实地调查或科研实验等等仍是人工操作为主,但可以让ChatGPT提供思路或建议作为参考

第三步,针对自己的观点,可以让ChatGPT辅助进行内容扩充

第四步,ChatGPT只是提供相应素材,部分内容需要人工整合。

第五步,初稿可以让ChatGPT进行润色和修改

这一通操作下来,ChatGPT只是相当于你的写作助理,进行了一些辅助工作,因此也就不必担心AI参与度的问题了。

图片

PS:今天是315,我们在文末做一道“维权题”。据说,这是一道可以帮助测出一个人数学逻辑的题。在我们抱怨商家太黑了之前,让我们先自我检测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好骗”。

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

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但是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他们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

每人只花了9元钱。

3个人每人9元,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请问: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依据可以去找商家理论呢?

在“量子论”GZ好,输入三个字“维权题”,就有获得答案。

不是危言耸听,做好5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个人亲身经历

ChatGPT除三害:论文没思路、文献综述难、查重率高

紧急通知!解决方法已找到:ChatGPT发消息没反应,ChatGPT 消息无法发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