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小宇(微信公众号:成事指南)
新冠病毒经过我们三年的教育和洗礼,已从后患无穷变成了不如流感,正努力向益生菌发展。
伴随着病毒毒性的减弱,大报也度过了漫长的疯癫期,开始转为头脑冷静,回归理性。
这时候,相对于个人自媒体,它们发布的内容更为权威,可信度更高,因此,我们已可以相信大报提供的建议。
根据这张新冠典型症状及对症常用药物参考表,我们可以看到发热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
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感染后发烧并不一定是坏事,说明你的身体正在全力对抗病毒,但是发烧温度过高却存在危险。
对于成年人来说,38.9度是一个应该记住的温度。低于38.9度,多喝水,多休息,扛着就可以。
高于38.9度能扛就扛一下,不愿意扛或特别不舒服,可以服用退烧药。
一般退烧药推荐的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吃完不久可以起效,立竿见影。
什么时候需要叫医生?
-
第一种情况,不管有没有到38.9度,发烧伴随有呼吸困难等不常见症状;
-
第二种情况,退烧药不起作用,一直持续高于39.4度;
-
第三种情况,高烧症状持续三天以上。
面对新冠,无论如何要准备好退烧药。
退烧药不是特效药,却是定心丸。对成年人来说,扛过发烧之后,胜利就在眼前。
对于儿童和老人的防护,建议认真阅读《个人防疫手册(第二版)》,文档里面详尽描述了常见场景的解决办法。
在“成事指南”,说“防疫”两字,有高清电子版。
科学防疫,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天灵灵,地灵灵,祝大家顺利避开这一波疫情。
最后的最后,务必注意,别乱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