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掌握ARP包的格式。
3、掌握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和不同网段间的解析过程。
4、理解ARP缓存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启动wireshark,选择网卡,开始捕获。通过显示过滤器列出所有ARP的封包,找出一对ARP请求和ARP响应包,标记这两个包。或者ping相邻主机的IP地址,在ping之前先通过arp –d删除arp缓存,然后找出和相邻主机通信的ARP请求和ARP响应,并标记。
2、分析以上的两个封包,填写以下的内容:
表1以太网帧格式
字段 | ARP请求包 | ARP响应包 | 各字段长度(字节) |
目的地址 | |||
源地址 | |||
类型 |
问题1:类型字段代表什么含义?
问题2:写出以太网帧的具体格式。
问题3:ARP请求包中的目的地址是多少?为什么。
表2 ARP包格式
字段 | ARP请求包 | ARP响应包 | 各字段长度(字节) |
硬件类型 | |||
协议类型 | |||
硬件长度 | |||
协议长度 | |||
操作 | |||
发送方硬件地址 | |||
发送方IP地址 | |||
目的硬件地址 | |||
目的IP地址 |
问题1:以太网帧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问题2:查看所有ARP封包的长度,最小是多少?为什么?
问题3:ARP请求包中目的硬件地址是多少?为什么?
3、通过以上包的分析,理解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4、先思考一下如何来验证在不同网段内ARP协议的解析。
5、查看并写出ARP缓存中的内容,其中每一行的含义是什么?
6、开始抓包,打开页面www.hebau.edu.dn,查看和www.hebau.edu.cn 通信过程中源IP地址为自己IP的包的目的硬件地址是多少并分析该地址,再理解ARP协议在不同网段内的解析过程。
三、实验总结:写出自己对ARP协议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