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驱动移植心得

本文介绍S3C2410平台USB驱动的移植过程,包括代码修改、内核配置及常见问题解决。从添加必要的头文件到配置支持热插拔和USB设备,再到解决具体错误信息,提供了详细的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代码修改
主要是按照这个贴来做:
http://www.hfrk.net/S3C2410/kaifa/063152202483252_37.htm
我也看过其它不同版本的内核关于usb驱动的移植,移植方法几乎一样,只是修改的文件不同而已。上面的贴子有不少头文件没有例出来,以下是我按照以上贴子添加的代码(好像在很多论坛上包括头文件部分都显示不出来,在这里把include前面的#给删了,希望有帮助):

/*add by lf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end add*/

/**********************add by lfc*************************************/
static struct s3c2410_hcd_info usb_sbc2410_info = {
       .port[0]        = {
               .flags  = S3C_HCDFLG_USED
       }
};

int usb_sbc2410_init(void)
{
unsigned long upllvalue = (0x78<<12)|(0x02<<4)|(0x03);
printk("USB Control, (c) 2006 sbc2410/n");
s3c_device_usb.dev.platform_data = &usb_sbc2410_info;
while(upllvalue!=__raw_readl(S3C2410_UPLLCON))
{
__raw_writel(upllvalue,S3C2410_UPLLCON);
mdelay(1);
}
return 0;
}

/***************************end add**********************/

static void __init smdk2410_map_io(void)
{
s3c24xx_init_io(smdk2410_iodesc, ARRAY_SIZE(smdk2410_iodesc));
s3c24xx_init_clocks(0);
s3c24xx_init_uarts(smdk2410_uartcfgs, ARRAY_SIZE(smdk2410_uartcfgs));
s3c24xx_set_board(&smdk2410_board);
/*************************add by lfc****************************/
       usb_sbc2410_init();
/*************************end add*******************************/
}

上面的修改其实也参考了这个牛贴一下,里面有大虾们对USB驱动移植的讨论,还不错:
http://www.linuxforum.net/forum/showflat.php?Cat=&Board=embedded&Number=556915&page=0&view=collapsed&sb=5&o=0&fpart=

其实到了这里,要修改的代码已经修改完了,比添加Nand flash的支持修改的地方还要少^_^,不过我一直以为还没修改好,最后发现原来是没配置好~_~

二、内核配置
下面说一下郁闷了我好一阵子的内核配置(支持USB)问题,这个就比Nand flash的配置要复杂多了。
1、让内核支持热插拔
│                General setup  --->  
 │ │[*] Support for hot-pluggable devices

2、USB驱动设置,可能有些不选也行,不过没时间去试,至于为什么要选这些选项的话可以看一下这个贴(Linux下的硬件驱动——USB设备):
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usb/index1.html

 │ │                Device Drivers  --->
│ │              Generic Driver Options  --->          
│<*> Hotplug firmware loading support    
 │ │              Block devices  --->  
 │ │              <*> Low Performance USB Block driver  
 │ │              SCSI device support  --->  
 │ │  <*>   SCSI generic support  
│ │  [*]   Probe all LUNs on each SCSI device    
 │ │              USB support  --->        
 │ │<*> Support for Host-side USB    
│ │[*]   USB device filesystem
 │ │<*>   OHCI HCD support  
│ │<*>   USB Mass Storage support
 │ │[*]   USB Monitor

3、加入了MSDOS fs和VFAT fs的支持。

 │ │                File systems  --->      
 │ │        DOS/FAT/NT Filesystems  --->  
 │ ┌─────────────────────────────────────────────────────────────────────┐ │
 │ │                 <*> MSDOS fs support                                │ │
 │ │                 <*>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 │
 │ │                 (936) Default codepage for FAT                      │ │
 │ │                 (cp936) Default iocharset for FAT                   │ │
 │ │                 < >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做完这些后,插入u盘后,内核应该可以识别到u盘,出现:
usb 1-1: new full speed USB device using s3c2410-ohci and address 3
ub(1.3): GetMaxLUN returned 0, using 1 LUNs

但是,还有下面一句出错提示:
/dev/ub/a: unknown partition table

再次查看了贴子上大虾们的讨论,提到:“使能CONFIG_MSDOS_PARTITION选项”,再仔细查找,发现配置选项如下:
│ │                File systems  --->
│ │                Partition Types  --->  
 │ │     [*]   PC BIOS (MSDOS partition tables) support
加上这个后应该就可以挂载usb上的MSDOS分区了

以下是我的内核插入u盘后的提示信息:
usb 1-1: new full speed USB device using s3c2410-ohci and 2
ub(1.2): GetMaxLUN returned 0, using 1 LUNs
/dev/ub/a: p1
表示usb设备已经挂载到/dev/ub/a/part1设备文件下

4.加入中文字体库(可惜在我的板上还是没能正常显示中文~_~,知道的朋友麻烦告诉我一声,大家一起探讨)
 │ │        Native Language Support  --->    
 │ │<*>   Simplified Chinese charset (CP936, GB2312)  
 │ │<*>   NLS UTF8

以下是挂载usb设备后的显示:
[root@luofuchong /]#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ub/a/part1 /mnt
[root@luofuchong /]# ls /mnt
cramfs-1.1.tar.gz        netkit-base-0.17.tar.gz  thttpd-2.25b.tar.gz
lfc                      settings.dat             . . I. ..  . .txt

三、一点心得。

如果想知道内核有没有识别出u盘的话可以执行命令:cat /proc/partitions ,看看插入USB前后分区信息有什么不同就知道了。

另外,我在贴上看到其它大虾移植了USB驱动的内核,在插入U盘后内核都把它当成SCSI设备来处理的,不过在我这里却没有,这点我倒不是很明白,难道是我u盘的问题?

还有就是,usb设备的挂载点比较特别,在我移植的系统中是:/dev/ub/a/part1。刚开始我不知道,以为/dev/ub/a就是了,结果当然挂载不了,差点就重编内核了,所以如果内核提示挂载usb设备成功的话,最好进入对应的目录仔细看清楚。如果是当成SCSI设备的话挂载点就在/dev/scsi/host0/bus0/target0/lun0之类吧。其实插入u盘的时候都有提示,自己看着办吧。

还有一个问题,为了统一起见,一般都会新建一个/dev/sda1的链接指向usb设备的挂载点的,但是我的内核是采用devfs的,文件系统的/dev目录空空如也,而且/dev/ub/a/part1是插入u盘后才有的挂载点,那请问我应该怎样去新建这个链接呢?希望各位大虾知道的话可以告知我,感激不尽!

呵呵,说了一大堆的废话,希望不要见怪。毕竟我对usb设备了解不多,如果有什么说错的地方请各位大虾见谅。其实关于usb驱动的移植在网上有不少的贴,我在这里只对针对我的经历作一点总结而已,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的帮助^_^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基于之前的对话,他们想了解如何将代码或项目移植到Promicro NRF52840开发板上。之前的回复中,我已经讨论了移植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关键点如引脚配置、开发环境配置、BLE配置等。现在,用户引用了几个站内引用,我需要参考这些引用,但用户说“上述引用仅供参考”,所以我应该以用户的实际问题为主,即移植到Promicro NRF52840。 用户引用的内容: - 引用[1]: 介绍みこと(Mikoto)开发板,基于nRF52840,类似Pro Micro尺寸。 - 引用[2]: nrf52840使用GPIO驱动LED实现摩尔斯密码。 - 引用[3]: 关于蓝牙nrf52840开发板程序跑不起来的问题。 - 引用[4]: 基于nrf52840开发板ble mesh移植uart。 - 引用[5]: 基于nrf52840开发板ble mesh框架学习心得。 这些引用提供了关于nRF52840开发板的背景信息,但用户的问题是移植到Promicro NRF52840,所以我需要整合这些信息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系统指令: - 使用$...$ 和 $$...$$ 格式用于数学表达式(但在这个上下文中可能不常用)。 - 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引用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 - 回答结构清晰,真实可靠。 我的回答结构: 1. **引言**:确认移植的可行性,并概述步骤。 2. **关键步骤**: - 引脚映射调整。 - 开发环境设置。 - BLE配置(如果涉及蓝牙)。 - 功耗管理。 - 传感器校准(如HX711)。 - 测试和调试。 3. **参考引用**:在适当的地方引用提供的引用内容。 4. **代码示例**:提供修改后的代码片段。 5. **相关问题**:生成相关问题。 具体整合引用: - 引用[1]提到Promicro尺寸的开发板,适合定制项目,如键盘或物联网设备。这可以用于强调Promicro的适用性。 - 引用[2]是关于GPIO的使用,这可以用于讨论引脚配置。 - 引用[3]是关于程序跑不起来的问题,强调调试的重要性。 - 引用[4]和[5]是关于BLE mesh的,如果用户项目涉及BLE,可以引用。 在回答中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 回答大纲: 1. **理解硬件差异**:Promicro NRF52840与其他开发板的引脚差异。 2. **开发环境配置**:如何设置Arduino IDE或类似环境。 3. **代码修改**:调整引脚定义、库兼容性。 4. **BLE设置**:如果适用。 5. **测试和调试**:解决常见问题。 6. **总结**。 7. **相关问题**。 确保语言专业、帮助性。</think>### 如何将项目移植到 Promicro NRF52840 开发板 将代码或项目移植到 Promicro NRF52840 开发板是可行的,因为该开发板基于 Nordic nRF52840 SoC(与 Adafruit Bluefruit nRF52840 等类似),支持蓝牙 5.0、低功耗特性和多种协议[^1][^2]。但由于不同开发板的引脚布局、外设配置和开发环境存在差异,移植需要系统化的步骤。以下是基于硬件兼容性、软件配置和调试经验的完整指南,参考了站内引用中的关键点(如引脚映射、BLE 配置和调试技巧)。 --- ### 1. **理解硬件差异并调整引脚映射** Promicro NRF52840 采用 Pro Micro 尺寸设计,适合物联网和嵌入式项目[^1],但引脚定义可能与原开发板不同。必须参考 Promicro 的官方文档或原理图修改代码中的引脚定义。 - **关键步骤**: - 获取 Promicro 的引脚映射图(通常从制造商文档或开源社区获得)。例如,Promicro 的 I2C 引脚可能为 `P0.26` (SDA) 和 `P0.27` (SCL),而 Adafruit 开发板可能使用其他引脚。 - 在代码中更新引脚定义。例如,如果原项目使用 MPU6050 传感器: ```cpp // 原代码 (Adafruit 开发板示例) #define SDA_PIN 20 #define SCL_PIN 21 // 修改为 Promicro NRF52840 的引脚 #define SDA_PIN 26 // Promicro 的 SDA 通常为 P0.26 #define SCL_PIN 27 // Promicro 的 SCL 通常为 P0.27 Wire.begin(SDA_PIN, SCL_PIN); // 初始化 I2C ``` - 对于 GPIO 驱动(如 LED 或按钮),同样需调整引脚号。引用[^2]中提到的 GPIO 控制 LED 实现摩尔斯密码,强调了直接操作寄存器的效率,但 Promicro 的 GPIO 编号可能不同(例如,LED 引脚可能为 `P0.06` 而非 `P0.17`)。 - **注意事项**:如果项目涉及 UART 或其他串口通信,需检查 Promicro 的 UART 引脚(如 `P0.08` 和 `P0.09`),并确保波特率匹配[^4]。 --- ### 2. **配置开发环境** Promicro NRF52840 可能不被默认支持在 Arduino IDE 中,需要手动添加核心库。 - **关键步骤**: - **安装 Arduino 核心库**: - 使用 Adafruit nRF52 BSP 库(支持 nRF52840),但需添加 Promicro 的板定义。通常,需编辑 `boards.txt` 文件以包含 Promicro 的配置(例如,从开源项目如 MIKOTO 获取定义[^1])。 - 在 Arduino IDE 中:选择 **工具 > 开发板 > nRF52 Boards > Generic nRF52840 Module**,并设置 **编程器为 J-Link** 或 **CMSIS-DAP**。 - **安装依赖库**:如项目使用 BLE 或传感器库(如 Bluefruit LE 或 HX711),确保库兼容 nRF52840 SDK。引用[^3]指出,SDK 版本不匹配会导致程序无法运行(例如,使用 nRF5 SDK 17.0.0 时需检查 RAM 配置)。 - **驱动安装**:连接 Promicro 到 PC 时,安装 Segger J-Link 或 Nordic USB 驱动,以便上传代码和调试。 - **注意事项**:如果项目基于 BLE Mesh(如引用[^4][^5]),需在 SDK 中启用 Mesh 支持,并调整 `sdk_config.h` 文件中的堆栈大小。 --- ### 3. **修改代码以适应 BLE 和功耗管理** Promicro NRF52840 的 BLE 协议栈与 Adafruit 开发板类似,但服务和特征值 UUID 可能需要调整。 - **关键步骤**: - **BLE 服务配置**:如果项目涉及蓝牙(如发送传感器数据),参考引用[^5]的 BLE Mesh 框架,初始化服务时使用标准 UUID: ```cpp // 示例:创建 BLE 服务 BLEService myService("12345678-1234-5678-1234-56789abcdef0"); // 自定义 UUID BLECharacteristic myChar("abcdef00-1234-5678-1234-56789abcdef0", BLERead | BLEWrite, 20); // 特征值 ``` 确保广播参数(如 `BLE_GAP_ADV_TYPE_ADV_NONCONN_IND`)与 Promicro 兼容[^5]。 - **功耗管理**:nRF52840 支持低功耗模式,但需在代码中启用。例如,在空闲时调用 `sd_power_mode_set(NRF_POWER_MODE_LOWPWR)` 以降低功耗[^2]。引用[^3]强调,错误的功耗设置会导致程序“跑不起来”,需用 RTT(Real-Time Transfer)打印日志调试。 - **传感器校准**:如 HX711 负载传感器,需在 Promicro 上重新校准零点偏移: ```cpp scale.set_scale(calibration_factor); // 校准因子需重新测试 scale.tare(); // 重置零点 ``` --- ### 4. **测试和调试** 移植后常见问题包括程序不启动或外设失灵,引用[^3]中的案例(广播 LED 不闪)源于 SDK 配置错误。 - **关键步骤**: - **编译和上传**:使用 Arduino IDE 或 Segger Embedded Studio 编译代码,并通过 USB 上传到 Promicro。 - **调试工具**: - 使用 **J-Link RTT Viewer** 打印日志,检查错误(如堆栈溢出或 BLE 初始化失败)。 - 如果涉及 UART,添加串口调试输出(引用[^4]): ```cpp Serial.begin(115200); // 初始化串口 Serial.println("Debug: BLE Initialized"); // 输出调试信息 ``` - **功耗测试**:用万用表测量电流,确保低功耗模式生效(目标电流在 µA 级别)。 - **常见问题解决**: - 如果程序无法启动:检查 `sdk_config.h` 中的时钟源和 RAM 分配(引用[^3])。 - BLE 不工作:验证服务和特征值 UUID 是否唯一,并用手机 BLE 扫描工具测试广播。 --- ### 总结 移植到 Promicro NRF52840 开发板的核心在于:**引脚重映射、开发环境适配、BLE/功耗优化和系统测试**。整个过程通常耗时 1-2 天,取决于项目复杂度。Promicro 的 Pro Micro 尺寸使其非常适合键盘、可穿戴设备等紧凑型应用[^1]。最后,始终参考 Nordic nRF52840 的官方文档和社区资源(如 GitHub 上的示例),以确保兼容性。 ```cpp // 完整示例:Promicro NRF52840 的初始化代码 #include <Wire.h> #include <Adafruit_MPU6050.h> #include <bluefruit.h> #define SDA_PIN 26 // Promicro 的 SDA #define SCL_PIN 27 // Promicro 的 SCL Adafruit_MPU6050 mpu; void setup() { Wire.begin(SDA_PIN, SCL_PIN); // 初始化 I2C if (!mpu.begin()) { // 初始化 MPU6050 // 错误处理 } Bluefruit.begin(); // 初始化 BLE // 添加 BLE 服务和特征值... } void loop() { // 主循环代码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