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Science)与《自然》(Nature)全面对比

1. 成立时间与背景
期刊成立时间官方网站主办机构历史背景
《自然》 (Nature)1869年www.nature.comSpringer Nature集团(原属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最初为综合性科学周刊,现为自然科学领域标杆,以发表突破性研究著称。
《科学》 (Science)1880年www.science.org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早期因资金困难几经停刊,后由AAAS接管并发展为国际顶刊,注重科学传播与公共政策。

2. 关注领域与内容特点
期刊主要领域内容特点代表性栏目/子刊
《自然》- 物理学
- 化学
- 生命科学(尤其生物学、医学)
- 地球与环境科学
- 材料科学
原创研究为主,强调“颠覆性成果”
- 设有News & Views(新闻与观点)、Editorials(社论)等栏目
- 子刊体系庞大,覆盖细分领域
子刊举例:
Nature Physics (链接)
Nature Medicine (链接)
Nature Climate Change (链接)
《科学》- 生命科学
- 物理学
- 环境科学
- 社会科学(交叉研究)
研究论文+政策讨论,可读性更强
- 栏目包括Perspectives(观点)、Policy Forum(政策论坛)
- 子刊较少,主刊影响力集中
子刊举例:
Science Advances(开放获取,链接)
Science Immunology (链接)

3. 影响力与实用信息
指标《自然》《科学》
2023年影响因子64.856.9
开放获取政策主刊订阅,部分子刊完全OA(如Nature Communications主刊订阅,Science Advances为完全OA
投稿难度极高,接受率约7%-8%极高,接受率约6%-7%
读者群体学术界、企业研发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公众

  • 两者均需付费订阅,但可通过机构(如大学图书馆)访问,或选择开放获取子刊。

  • 中国作者投稿可通过官网的Author Guidelines(作者指南)了解具体要求。


4. 如何访问与投稿?

5. 总结与选择建议
  • 优先选《自然》

    • 研究偏向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细胞生物学);

    • 需细分领域发表(利用子刊体系)。

  • 优先选《科学》

    • 研究涉及社会影响(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

    • 希望提升公众或政策制定者关注度。

共同优势:两者均为学术生涯的“硬通货”,但需权衡研究领域与目标读者群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