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74
wusq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外观模式(Facade)
外观模式是为了解决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像Spring一样,可以将类和类之间的关系配置到配置文件中,而外观模式就是将他们的关系放在一个Facade类中,降低了类类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中没有涉及到接口,看下类图:(我们以一个计算机的启动过程为例) 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CPU { public void startup(){ Sy转载 2013-05-25 14:25:42 · 561 阅读 · 0 评论 -
原型模式(Prototype)
原型模式虽然是创建型的模式,但是与工程模式没有关系,从名字即可看出,该模式的思想就是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对其进行复制、克隆,产生一个和原对象类似的新对象。在Java中,复制对象是通过clone()实现的。 对象的复制分为浅复制和深复制:浅复制:将一个对象复制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都会重新创建,而引用类型,指向的还是原对象所指向的。深复制:将一个对象复制后,不论是基本数据类转载 2013-05-24 15:37:59 · 606 阅读 · 0 评论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一个接口表示,目的是消除由于接口不匹配所造成的类的兼容性问题。主要分为三类:类的适配器模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接口的适配器模式。首先,我们来看看类的适配器模式,先看类图: 类的适配器模式,核心思想就是,有一个Source类,拥有一个方法,待适配,目标接口时Targetable,通过Adapter类,将Source的功能扩展到Ta转载 2013-05-25 13:26:35 · 493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转载 2013-05-10 16:48:18 · 690 阅读 · 0 评论 -
访问者模式(Visitor)
访问者模式把数据结构和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解耦合,使得操作集合可相对自由地演化。访问者模式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算法又易变化的系统。因为访问者模式使得算法操作增加变得容易。若系统数据结构对象易于变化,经常有新的数据对象增加进来,则不适合使用访问者模式。访问者模式的优点是增加操作很容易,因为增加操作意味着增加新的访问者。访问者模式将有关行为集中到一个访问者对象中,其改变不影响系统数据结构。其缺点就是增转载 2013-05-26 08:43:04 · 758 阅读 · 0 评论 -
代理模式(Proxy)
其实每个模式名称就表明了该模式的作用,代理模式就是多一个代理类出来,替原对象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我们在租房子的时候回去找中介,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该地区房屋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希望找一个更熟悉的人去帮你做,此处的代理就是这个意思。再如我们有的时候打官司,我们需要请律师,因为律师在法律方面有专长,可以替我们进行操作,表达我们的想法。先来看看关系图:根据上文的阐述,代理模式就比较容易转载 2013-05-25 14:10:20 · 591 阅读 · 0 评论 -
桥接模式(Bridge)
桥接模式就是把事物和其具体实现分开,使他们可以各自独立的变化。桥接的用意是:将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变化,像我们常用的JDBC桥DriverManager一样,JDBC进行连接数据库的时候,在各个数据库之间进行切换,基本不需要动太多的代码,甚至丝毫不用动,原因就是JDBC提供统一接口,每个数据库提供各自的实现,用一个叫做数据库驱动的程序来桥接就行了。我们来看看关系图:实现转载 2013-05-25 14:53:22 · 594 阅读 · 0 评论 -
策略模式(Strategy)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需要设计一个接口,为一系列实现类提供统一的方法,多个实现类实现该接口,设计一个抽象类(可有可无,属于辅助类),提供辅助函数,关系图如下: 图中ICalculator提供统一的方法,AbstractCalculator是辅助类,提供辅助方法,接下来,依次实现下每个类:转载 2013-05-25 19:31:19 · 502 阅读 · 0 评论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观察者模式很好理解,类似于邮件订阅和RSS订阅,当我们浏览一些博客或wiki时,经常会看到RSS图标,就这的意思是,当你订阅了该文章,如果后续有更新,会及时通知你。其实,简单来讲就一句话:当一个对象变化时,其它依赖该对象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且随着变化!对象之间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先来看看关系图: 解释下这些类的作用:MySubject类就是我们的主对象,Observer转载 2013-05-26 07:26:38 · 505 阅读 · 0 评论 -
状态模式(State)
核心思想就是:当对象的状态改变时,同时改变其行为,很好理解!就拿QQ来说,有几种状态,在线、隐身、忙碌等,每个状态对应不同的操作,而且你的好友也能看到你的状态,所以,状态模式就两点:1、可以通过改变状态来获得不同的行为。2、你的好友能同时看到你的变化。看图: State类是个状态类,Context类可以实现切换,我们来看看代码:public class State转载 2013-05-26 08:29:28 · 519 阅读 · 0 评论 -
单例模式(Singleton)
单例对象(Singleton)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在Java应用中,单例对象能保证在一个JVM中,该对象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样的模式有几个好处: 1、某些类创建比较频繁,对于一些大型的对象,这是一笔很大的系统开销。 2、省去了new操作符,降低了系统内存的使用频率,减轻GC压力。 3、有些类如交易所的核心交易引擎,控制着交易流程,如果该类可以转载 2012-12-16 15:27:02 · 368 阅读 · 0 评论 -
建造者模式(Builder)
工厂类模式提供的是创建单个类的模式,而建造者模式则是将各种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用来创建复合对象,所谓复合对象就是指某个类具有不同的属性,其实建造者模式就是前面抽象工厂模式和最后的Test结合起来得到的。我们看一下代码:还和前面一样,一个Sender接口,两个实现类MailSender和SmsSender。public interface Sender { public void Sen转载 2013-05-26 10:08:49 · 748 阅读 · 0 评论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工厂方法模式有一个问题就是,类的创建依赖工厂类,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拓展程序,必须对工厂类进行修改,这违背了闭包原则,所以,从设计角度考虑,有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就用到抽象工厂模式,创建多个工厂类,这样一旦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直接增加新的工厂类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改之前的代码。因为抽象工厂不太好理解,我们先看看图,然后就和代码,就比较容易理解。请看例子:public interface转载 2013-05-26 09:33:11 · 498 阅读 · 0 评论 -
组合模式(Composite)
组合模式有时又叫部分--整体模式在处理类似树形结构的问题时比较方便,看看关系图:直接看代码:import java.util.Enumeration;import java.util.Vector;public class TreeNod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TreeNode parent; private转载 2013-05-25 15:08:00 · 575 阅读 · 0 评论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迭代器模式就是顺序访问聚集中的对象,一般来说,集合中非常常见,如果对集合类比较熟悉的话,理解本模式会十分轻松。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需要遍历的对象,即聚集对象,二是迭代器对象,用于对聚集对象进行遍历访问。我们看下关系图: 这个思路和我们常用的一模一样,MyCollection中定义了集合的一些操作,MyIterator中定义了一系列迭代操作,且持有Collection实转载 2013-05-26 07:43:34 · 674 阅读 · 0 评论 -
命令模式(Command)
命令模式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司令员下令让士兵去干件事情,从整个事情的角度来考虑,司令员的作用是,发出口令,口令经过传递,传到了士兵耳朵里,士兵去执行。这个过程好在,三者相互解耦,任何一方都不用去依赖其他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儿就行,司令员要的是结果,不会去关注到底士兵是怎么实现的。我们看看关系图: Invoker是调用者(司令员),Receiver是被调用者(士兵),My转载 2013-05-26 08:07:15 · 457 阅读 · 0 评论 -
备忘录模式(Memento)
主要目的是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个人觉得叫备份模式更形象些,通俗的讲下:假设有原始类A,A中有各种属性,A可以决定需要备份的属性,备忘录类B是用来存储A的一些内部状态,类C呢,就是一个用来存储备忘录的,且只能存储,不能修改等操作。做个图来分析一下: Original类是原始类,里面有需要保存的属性value及创建一个备忘录类,用来保存value转载 2013-05-26 08:18:39 · 520 阅读 · 0 评论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中介者模式也是用来降低类类之间的耦合的,因为如果类类之间有依赖关系的话,不利于功能的拓展和维护,因为只要修改一个对象,其它关联的对象都得进行修改。如果使用中介者模式,只需关心和Mediator类的关系,具体类类之间的关系及调度交给Mediator就行,这有点像spring容器的作用。先看看图: User类统一接口,User1和User2分别是不同的对象,二者之间有关联,如转载 2013-05-26 08:55:13 · 506 阅读 · 0 评论 -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工厂方法模式分为三种:1、普通工厂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工厂类,对实现了同一接口的一些类进行实例的创建。首先看下关系图:举例如下:(我们举一个发送邮件和短信的例子)首先,创建二者的共同接口:public interface Sender { public void Send();}其次,创建实现类:public class MailSender implements转载 2013-05-26 09:22:11 · 453 阅读 · 0 评论 -
享元模式(Flyweight)
享元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象的共享,即共享池,当系统中对象多的时候可以减少内存的开销,通常与工厂模式一起使用。 FlyWeightFactory负责创建和管理享元单元,当一个客户端请求时,工厂需要检查当前对象池中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如果有,就返回已经存在的对象,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对象,FlyWeight是超类。一提到共享池,我们很容易联想到Jav转载 2013-05-25 15:23:18 · 507 阅读 · 0 评论 -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解释一下模板方法模式,就是指:一个抽象类中,有一个主方法,再定义1...n个方法,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方法,定义一个类,继承该抽象类,重写抽象方法,通过调用抽象类,实现对子类的调用,先看个关系图: 就是在AbstractCalculator类中定义一个主方法calculate,calculate()调用spilt()等,Plus和Minus分别继承Abstract转载 2013-05-25 19:42:35 · 539 阅读 · 0 评论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链模式,有多个对象,每个对象持有对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这样就会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某一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但是发出者并不清楚到底最终那个对象会处理该请求,所以,责任链模式可以实现,在隐瞒客户端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动态的调整。先看看关系图: Abstracthandler类提供了get和set方法,方便MyHandle类设置和修改引用对象,MyHandle转载 2013-05-26 07:56:47 · 516 阅读 · 0 评论 -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解释器模式一般主要应用在OOP开发中的编译器的开发中,所以适用面比较窄。 Context类是一个上下文环境类,Plus和Minus分别是用来计算的实现,代码如下:public interface Expression { public int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public class Plus implements转载 2013-05-26 09:05:27 · 533 阅读 · 0 评论 -
装饰模式(Decorator)
顾名思义,装饰模式就是给一个对象增加一些新的功能,而且是动态的,要求装饰对象和被装饰对象实现同一个接口,装饰对象持有被装饰对象的实例,关系图如下: Source类是被装饰类,Decorator类是一个装饰类,可以为Source类动态的添加一些功能,代码如下public interface Sourceable { public void method();}pu转载 2013-05-25 13:59:03 · 47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