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涌入,猎人头生意兴隆
R 先生是某大人力中介公司(俗称猎人头公司)的经理,平日工作就是帮大型企业猎取优秀的中高阶人才。目前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络绎不绝,优秀人才普遍难寻,因此这几年猎人头的工作格外忙碌。
他承接的跨国公司绝大部分属于软件与硬件相关的IT产业,这些企业的跨国组织已经运作多年,对于如何在美国或欧洲总部之外的地方寻找人才有着相当的制度与经验,几年下来倒也合作愉快。
然而,去年承接美国某因特网公司(简称S 公司)的猎人头案件后,他却相当困扰。由于需要中国本地的因特网人才,因此他透过管道向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知名的上市公司内部挖取人才。
然而接获他挖角电话的人,一听到是S 公司要挖角,几乎是同一个反应:「不必了,我之前跟他们电话面谈过了。」原来,在找上R 先生协助之前,S 公司早已针对中国因特网的重点人才面谈过一轮了。
猎人头公司的困扰
虽然该企业从美国打来的电话面谈出奇严格,但据了解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无法跟上对方在面谈时快速的英文口语,而导致面谈没有过关。约九成以上的人在第一轮电话面谈就被刷下来,第二轮后全军覆没。
R 先生十分困惑,中国本地最优秀的因特网人才都已经被S 公司刷掉,这下子还要去哪里找人。究竟是本地人才真的英文能力完全不行,还是S 公司要求太高?
向竞争对手挖取人才是正确策略,敌消我长,其竞争效益不言可喻。然而S 公司最后可能会找到英文很好(当然,有能力向总部沟通确实重要),但在中国因特网市场上并非真正突出或具有战功的人才。
此外,S 公司的管理似乎不上轨道。他寄到美国A 部门的人才履历总是没有响应。半年过去,居然接到B 部门通知说履历搞丢请他再提供一次。P 先生十分泄气,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谁会半年找不到工作的?
eBay的亚洲经验,活生生的教材
2002年宣布完全撤出日本市场的eBay,在同一年来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市场。前者投资易趣 33%股份,在台湾则是100%买下本地业者「力传信息」旗下的「买卖王」(B2C)与「拍卖王」(C2C)两大网站。
进台湾市场后,eBay关掉原已损益平衡的「买卖王」,将战功彪炳的经营团队全部请走,空降西方人来当总经理,聘用留学归来本地人才,废除原先「拍卖王」适合本地用户习惯的平台改采美国统一平台。
坚持全球统一平台的策略在台湾市场水土不服,不习惯美国平台的买家与卖家,纷纷改用本地化较彻底的台湾Yahoo!。Yahoo!台湾的拍卖是在美国总部的平台上再进行开发的结果,符合本地用户习惯。
2004年Yahoo!台湾拍卖开始向卖家收费,免费的台湾eBay在两年后依然大幅落后,终于在2006断然裁撤 75%员工,宣布与本地网站PCHome 另组合资公司,借重本地人才经验与本地网站的流量优势重起炉灶。
网络,有国界
因特网企业很容易掉入一个迷思,总认为因特网无国界。这个错误观念从99年笔者在新浪网任职时就深有体会(别忘了新浪一直都是跨国企业)。因特网无远弗届的特性很容易让人忽略异地文化差异。
传统IT产业搞软件搞硬件的,反而比较能理解这种差异。一方面产业发展较久相关经验较丰富。一方面不论软硬件都会面临在异国建立金流物流通路等实体机制,「无远弗届」的幻想较不容易存在。
「语言」本身是最能体现这种差异的地方,再来就是网站的浏览使用方式。就营销人员的角度来看,或许「谷歌」这个中文名称只要砸大钱就可打造成知名品牌,然而这两个字一看就知道是外国人在讲中文。
据称eBay已决定舍弃全球统一平台,改以模块化方式让全球各地分公司得以保有本地弹性。这是缴纳巨额学费后换来的经验,然而其它外资因特网企业却似乎没有得到启发,继续做着网络无国界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