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看日志
1.查看日志后500行
cat 文件名 | tail - n 500
2.不断查看日志文件(自动更新)
tail -f 文件名
3.搜索文件关键字
cat 文件名 | grep "关键字"
4.用 less 命令查看文件内容
less 文件名
注:这是从文件开头查看,按shift+g跳到文件结尾 PageUp和PageDown分别上翻下翻
/关键字 q退出
5.用vim查看
vim + 文件名
?关键字 n往上查 N往下查
6.查看某文件中出现字符串的行
grep "字符串" 文件名
7.将a文件i-j行内容追加到b文件
sed -n 'i,j'p a.txt >> b.txt
二、切换用户
su - 用户名 //包括环境变量
三、修改
1.修改文件创建时间
touch -mt 201909052248 test.log
-m modify的意思,修改,----更改修改时间
-t 时间格式【【CC】YYMMddhhmm【.ss】】 CC 代表年前两位,YY代表年后两位,MM月,dd日,hh小时,mm分钟
2.修改服务器时间
date -s 'YY-MM-dd hh:mm:ss'
3.修改文件的用户及组名
chown 用户名:组名 文件 -R //同时修改用户名及组名
-R 将此文件中所有子目录及子文件改掉
扩展:
cat /etc/passwd //查询所有用户信息
cat /etc/group //查询所有组信息
groups 用户名 //查询用户名及其所在的组名
四、统计(wc命令)
我们可以用wc命令进行统计:
wc [-lwm]
参数:
-l 仅列出行数;
-w 仅列出多少字(英文单字);
-m 多少字符;
1.查询当前目录文件个数
ls |grep "^-" | wc -l
2.查询当前目录文件夹个数
ls |grep "^d" | wc -l
3.查询当前目录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总数
ls | wc -l
4.模糊查询含有以“a”开头的文件个数
ls a* |grep "^-" | wc -l
五、查找
find 路径 -命令参数 [输出形式]
-type 查找某一类型的文件,诸如:
b - 块设备文件。
d - 目录。
c - 字符设备文件。
p - 管道文件。
l - 符号链接文件。
f - 普通文件。
s - socket文件
1.查找某文件在当前目录及子文件夹下的位置
find ./ -type f -name "文件名"
2.查找某文件在opt目录及其子文件夹下的位置
find /opt -type f -name "文件名"
3.查找某字符在op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中文件的路径
find /opt | xargs grep -ri "字符" -l
或
grep -ri "字符" /opt -l
六、常用
1.查看某个进程(例如tomcat)
ps -ef | grep tomcat
2.杀掉进程
kill -9 进程号
3.查看所有用户信息
view /etc/passwd
信息解读:
用户名 (view01): 已创建用户的用户名,字符长度 1 个到 12 个字符。
密码(x):代表加密密码保存在 `/etc/shadow 文件中。
用户 ID(1000):代表用户的 ID 号,每个用户都要有一个唯一的 ID 。UID 号为 0 的是为 root 用户保留的,UID 号 1 到 99 是为系统用户保留的,UID 号 100-999 是为系统账户和群组保留的。
群组 ID (1000):代表群组的 ID 号,每个群组都要有一个唯一的 GID ,保存在 /etc/group文件中。
用户信息(view01):代表描述字段,可以用来描述用户的信息(LCTT 译注:此处原文疑有误)。
家目录(/home/view01):代表用户的家目录。
Shell(/bin/bash):代表用户使用的 shell 类型。
4、查看组信息
view /etc/group
5、查看用户信息
id 用户名
6、新建用户并设置分组及权限
a)
useradd center -d /home/center //创建用户
作用
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终极用户。
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起始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b)
passwd center //设置密码
c)
chown 用户名:组名 /home/center -R //修改目录及子目录 用户名及组名
d)
chmod 754 /home/center //修改目录的权限
我们多数用三位八进制数字的形式来表示权限,第一位指定属主的权限,第二位指定组权限,第三位指定其他用户的权限,每位通过4(读)、2(写)、1(执行)三种数值的和来确定权限。如6(4+2)代表有读写权,7(4+2+1)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例子:
$ chmod 751 file 给file的属主分配读、写、执行(7)的权限,给file的所在组分配读、执行(5)的权限,给其他用户分配执行(1)的权限
$ chmod u=rwx,g=rx,o=x file 上例的另一种形式
7、防火墙操作
CentOS7这个版本的防火墙默认使用的是firewall,与之前的版本Centos 6.x使用iptables不一样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查看firewall服务状态
service firewalld start //开启firewall
service firewalld stop //关闭firewall
service firewalld restart //重启firewall
出现Active: active (running)切高亮显示则表示是启动状态。
出现 Active: inactive (dead)灰色表示停止,看单词也行。
a)
firewall-cmd --state //查看防火墙状态
//(关闭后显示notrunning,开启后显示running)
b)
firewall-cmd --list-all //查看防火墙规则
c)全部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开启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停止firewall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禁止firewall开机启动
firewall-cmd --reload //重启防火墙
d)单个操作
firewall-cmd --query-port=6379/tcp //如果返回结果为no,那么证明6379端口确实没有开启。
firewall-cmd --add-port=6379/tcp //将6379端口开启,返回success。
//然后再执行上一条命令,返回yes,证明端口已经成功开启。
firewall-cmd --remove-port=6379/tcp //关闭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