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二(预习资料与个人总结大全)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模型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了OSI模型与TCP/IP协议簇的区别与联系,详细解析了任务分层的概念,以及各层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封装、对等过程和层间接口等关键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网络模型

      1990年以前,在数据通信和网络文献资料中占重要地位的分层结构是OSI模型。但由于TCP/IP协议族在因特网中的大量采用,已经成为主导的业务体系结构。

      关键词:OSI模型、TCP/TP协议簇。

        1、任务分层:

              任务具有层次结构:高层、中层、底层。

              

        2、OSI模型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国际标准化组织,主要是致力建立国际化标准的组织。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符合网络通信的ISO标准的开放模型。它有7个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层次组成。

      1)层次化体系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层:由一些具有相关用途的网络功能归类到独立的功能组,形成来一个层次。每个层次功能独立,方便建立灵活、全面的体系结构。

       2)对等过程peer to peer process:两台机器之间,A的第x层与B 的第x层之间的通信建立在相同的协议下。

         在发送端,每一层都在从上一层传过来的报文信息中添加上本层的信息,数据会被加入头部header或者尾部trailer,通常在第二层加上尾部,并将整个传给下一层。在接受端,报文被一层层打开,每层只提取对它有意义的数据,头部和尾部会被去掉。并将剩下的报文信息传给上一层。

         层间接口:每一层通过接口为下一层提供服务,方便模块化。

      3)封装:第N-1层的分组中的数据部分是第N层的完整部分,这种概念叫封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烧技湾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