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Mapping里面写调用名称
用到的注解:
通俗理解:
- 可以把
@Controller
注解看作是一个 “指挥官” 或者 “调度中心”。在一个 Web 应用程序中,有很多不同的请求(就像战场上的各种任务指令)需要处理。@Controller
标注的类就像是一个指挥中心,它负责接收和处理这些请求。 - 当浏览器发送一个请求(例如,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 URL 或者点击一个按钮发送表单数据),Spring 框架就会寻找带有
@Controller
注解的类。这些类里面有很多方法(可以把这些方法想象成指挥中心里的各个军官,每个军官负责不同的任务),这些方法会根据请求的具体内容(比如请求的 URL 路径、请求方法等)来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返回一个网页视图、处理表单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等。
@RequestMapping的通俗理解
可以把@RequestMapping想象成一个 “超级接线员”。它的作用是在 Web 请求(就像一个个带着不同地址的包裹)和服务器端的处理方法(就像一个个负责处理包裹的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连接。
例如,浏览器发送一个请求,请求的 URL 是/user/login,这个 URL 就像是包裹上的收件地址。在服务器端的代码中,我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上面有@RequestMapping("/user/login")注解。这个注解就像是告诉服务器:“嘿,当有一个请求的地址是/user/login的时候,就由我这个方法来处理这个包裹(请求)。”
而且,@RequestMapping不仅可以匹配 URL 路径,还可以指定请求的方法(如 GET、POST、PUT、DELETE 等)。这就好比这个 “超级接线员” 还可以检查包裹是用什么方式送来的(是平邮、快递还是挂号信等)。
@ResponseBody的作用通俗理解:
-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控制器(Controller)方法被调用处理一个 Web 请求时,如果没有
@ResponseBody
注解,方法返回的可能是一个视图名称(比如在 Spring MVC 中)。视图名称会被视图解析器用来找到对应的 HTML、JSP 等页面文件,然后把这个页面返回给浏览器。 - 但是,当我们在控制器方法上加上
@ResponseBody
注解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个注解就像是一个 “信号发射器”,它告诉 Spring 框架:“嘿,别把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当作视图名称来处理啦,而是直接把这个返回值当作响应内容返回给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