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圣经》无缓存channel和带缓存channel
- Channel 分为两种:带缓冲、不带缓冲。对不带缓冲的 channel 进行的操作实际上可以看作 “同步模式”,带缓冲的则称为 “异步模式”。
无缓冲通道示例(同步模式)
无缓冲通道要求发送和接收操作必须同时准备好,否则会阻塞当前协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ch := make(chan int) // 创建无缓冲通道
// 生产者协程
go func() {
for i := 0; i < 3; i++ {
fmt.Printf("发送: %d\n", i)
ch <- i // 发送操作会阻塞,直到有接收者
}
close(ch) // 关闭通道
}()
// 消费者协程
go func() {
for num := range ch {
fmt.Printf("接收: %d\n", num)
// 模拟处理时间
// time.Sleep(time.Second)
}
}()
// 主协程等待一段时间,确保子协程完成
//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输出结果(同步阻塞):
发送: 0
接收: 0
发送: 1
接收: 1
发送: 2
接收: 2
关键点:
- 发送操作
ch <- i
会阻塞,直到有接收者准备好。 - 接收操作
<-ch
也会阻塞,直到有数据发送过来。 - 发送和接收必须严格配对,形成“同步接力”。
有缓冲通道示例(异步模式)
有缓冲通道允许在缓冲区未满时进行非阻塞发送,在缓冲区非空时进行非阻塞接收。修改上面的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ch := make(chan int, 2) // 创建容量为2的缓冲通道
// 生产者协程
go func() {
for i := 0; i < 3; i++ {
fmt.Printf("发送: %d (len=%d, cap=%d)\n", i, len(ch), cap(ch))
ch <- i // 缓冲区未满时不会阻塞
}
close(ch) // 关闭通道
}()
// 消费者协程
go func() {
// 模拟延迟接收
// time.Sleep(2 * time.Second)
for num := range ch {
fmt.Printf("接收: %d (len=%d, cap=%d)\n", num, len(ch), cap(ch))
}
}()
// 主协程等待一段时间,确保子协程完成
//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输出结果(异步非阻塞):
发送: 0 (len=0, cap=2)
发送: 1 (len=1, cap=2)
发送: 2 (len=2, cap=2) // 缓冲区已满,阻塞直到有接收
接收: 0 (len=1, cap=2)
接收: 1 (len=0, cap=2)
接收: 2 (len=0, cap=2)
关键点:
- 发送操作在缓冲区未满时不会阻塞(如发送0和1)。
- 当缓冲区满时(如发送2),发送操作会阻塞,直到缓冲区有空间。
- 接收操作从缓冲区取出数据,减少
len(ch)
的值。 - 通过
len(ch)
和cap(ch)
可以监控缓冲区状态。
应用场景对比
场景 | 无缓冲通道 | 有缓冲通道 |
---|---|---|
同步要求 | 强制同步(发送/接收必须配对) | 异步(缓冲区允许临时存储数据) |
并发控制 | 严格控制执行顺序 | 允许一定程度的并发 |
背压处理 | 天然支持(发送方会被阻塞) | 需要手动处理(监控缓冲区状态) |
适用场景 | 精确同步(如接力任务) |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解耦生产和消费) |
通过调整通道的缓冲大小,可以灵活控制并发程序的行为。无缓冲通道像“实时接力”,而有缓冲通道像“传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