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atefulSet简介
- 使用Deployment创建的pod是无状态的,如果该pod挂了,Replication Controller会再启动一个pod来保证可用性。
- 但是由于pod是无状态的,pod挂了就会和之前的Volume的关系断开,新创建的Pod无法找到之前的Pod。
- StatefulSet是为了解决有状态服务的问题
- 稳定的持久化存储,即Pod重新调度后还是能访问到相同的持久化数据,基于PVC来实现
- 稳定的网络标志,即Pod重新调度后其PodName和HostName不变,基于Headless Service(即没有Cluster IP的Service)来实现
- 有序部署,有序扩展,即Pod是有顺序的,在部署或者扩展的时候要依据定义的顺序依次依次进行(即从0到N-1,
在下一个Pod运行之前所有之前的Pod必须都是Running和Ready状态)
,基于init containers来实现 - 有序收缩,有序删除
- 有序的滚动更新
从上面的应用场景可以发现,StatefulSet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Headless Service(无头服务)用于为Pod资源标识符生成
可解析的DNS记录。
- VolumeClaimTemplates (存储卷申请模板)基于静态或动态PV供给方式为Pod资源提供专有的固定存储。
- StatefulSet,用于管控Pod资源。
二、Headless Service
- 在deployment中,每一个pod是没有名称,是随机字符串,是无序的。
- 而statefulset中是要求有序的,
每一个pod的名称必须是固定的
。当节点挂了,重建之后的标识符是不变的,每一个节点的节点名称是不能改变的。pod名称是作为pod识别的唯一标识符,必须保证其标识符的稳定并且唯一。 为了实现标识符的稳定,这时候就需要一个headless service 解析直达到pod,还需要给pod配置一个唯一的名称。
三、VolumeClainTemplate
- 大部分有状态副本集都会用到持久存储,比如分布式系统来说,由于数据是不一样的,每个节点都需要自己专用的存储节点。
- 在deployment中pod模板中创建的存储卷是一个共享的存储卷,多个pod使用同一个存储卷。
- statefulset定义中的每一个pod都不能使用同一个存储卷,volumeClaimTemplates 允许为每个 Pod 自动创建独立的 PersistentVolumeClaim(PVC),从而为每个 Pod 提供独立的持久化存储。
StatefulSet 通过 volumeClaimTemplates 创建的 PVC 是与 Pod 绑定的
,即使 Pod 被重新调度到其他节点,它仍然可以访问相同的持久卷。- 使用 volumeClaimTemplates 可以自动为每个 Pod 创建 PVC,而无需手动为每个 Pod 配置存储。这大大简化了有状态应用的管理,尤其是在 Pod 数量较多时。
四、StatefulSet创建顺序
创建StatefulSet创建顺序非常关键,创建顺序如下:
- 1、Volume
- 2、Persistent Volume
- 3、Persistent Volume Claim
- 4、Headless Service
- 5、StatefulSet
一个完整的StatefulSet控制器由一个Headless Service、一个StatefulSet和一个volumeClaimTemplate组成。
如下资源清单中的定义: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app-svc
labels:
app: myapp-svc
spec:
ports:
- port: 80
name: web
clusterIP: None
selector:
app: myapp-pod
---
apiVersion: apps/v1
kind: StatefulSet
metadata:
name: myapp
spec:
serviceName: myapp-sv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pod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myapp-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app
image: ikubernetes/myapp:v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name: web
volumeMounts:
- name: myappdata
mountPath: /usr/share/nginx/html
volumeClaimTemplates:
- metadata:
name: myappdata
spec:
accessModes: ["ReadWriteOnce"]
resources:
requests:
storage: 2Gi
五、参考文档
https://www.cnblogs.com/linuxk/p/976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