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理模式(Proxy):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Subject类定义了RealSubject和Proxy的共用接口,这样就在任何使用RealSubject的地方都可以使用Proxy。
UML图如下:
2、代理模式的应用
第一:远程代理,也就是为了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这样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在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第二:虚拟代理,是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通过它来存放实例化需要很长时间的真实对象;第三:安全代理,用来控制真实对象访问时的权限;第四:智能指引,是指当调用真实对象时,代理处理另外一些事。
3、第一种应用的例子:当我在.net的应用程序的项目中加入了一个web引用,引用一个webService,此时会在项目中生成一个webReference的文件和一些文件,其实它们就是代理,这就使得客户端程序调用代理就可以解决远程访问问题。
4、第二种应用的例子:因为虚拟代理可以达到性能的最优化,比如说你打开一个很大的HTML网页时,里面可能有很多的文字和图片,但你还是可以很快打开它,此时你看到了所有的文字,但图片却是一张一张地下载后才能看到。哪些未打开的图片框,就是通过虚拟代理来替代了真实的图片,此时代理存储了真实图片的路径和尺寸。
5、第三种应用的例子:一般用于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的时候。
6、第四种应用的例子:如计算真实对象的引用次数,这样当该对象没有引用时,可以自动释放它,或当第一次引用一个持久对象时,将它装入内存,或在访问一个实际对象前检查是否锁定它,以确保其他对象不能改变它。它们都是通过代理在访问一个对象时附加一些内务处理。
代理模式本质上就是在访问对象时引入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因为这种间接性,可以附加多种用途。
7、C++代码实现
- #include <iostream>
- using namespace std;
- //抽象接口类(抽象类)
- class Subject
- {
- public:
- virtual void Request() = 0;
- };
- //真实类
- class RealSubject : public Subject
- {
- public:
- void Request() {
- cout << "真实的请求!" << endl;
- }
- };
- //代理类
- class Proxy : public Subject
- {
- private:
- RealSubject * p_realSubject;
- public:
- Proxy() {
- p_realSubject = NULL;
- }
- ~Proxy() {
- if (p_realSubject != NULL) {
- delete p_realSubject;
- }
- }
- void Request() {
- if (p_realSubject == NULL) {
- p_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
- p_realSubject->Request();
- }
- };
- int main()
- {
- Proxy proxy;
- proxy.Request();
- return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