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模型中,线程共有的区域包括以下部分:
堆(Heap)
作用:存储所有对象实例和数组。
特点:所有线程共享,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堆的大小可通过JVM参数调节(如
-Xms 和 -Xmx)。
线程安全问题:多个线程访问堆中的对象时需同步控制,否则可能引发竞态条件。
方法区(Method Area)
作用:存储类元数据(类结构、字段、方法代码)、运行时常量池、静态变量、JIT编译后的代码等。
实现演变:在Java 8之前称为“永久代(PermGen)”,之后改为“元空间(Metaspace)”(使用本地内存,避免OOM)。
线程安全问题:例如静态变量可能被多线程并发修改,需通过同步机制保证安全。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作用:存放类文件中的常量(如字面量、符号引用),是方法区的一部分。
位置变化:在Java 7及之前属于方法区;Java 8后,字符串常量池被移到堆中,但运行时常量池仍逻辑上属于方法区(元空间)。
线程私有的区域: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记录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位置。
虚拟机栈(JVM Stack):存储方法调用的栈帧(局部变量、操作数栈等)。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服务于Native方法(如C/C++代码)。
总结:
共享区域:堆、方法区(含运行时常量池)。
私有区域: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
设计原因:共享区域存放全局数据(如对象、类信息),私有区域隔离线程执行状态,确保线程安全与高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