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根据此表整理了排序对比图,其中
1. 柱状图蓝色表示是稳定的,柱状图黄色表示不稳定的;
2. 柱状图中间的数字表示时间复杂度,红色字体表示最差时,黑色字体表示平均复杂度;
3. 柱状图虚线表示最差时的时间复杂度,因为冒泡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的最差和平均时间复杂度是一样的,都是O(n^2),所以图中看不见虚线;
4. 实线柱状图,即平均时间复杂度,效率从低到高依次是:
冒泡排序 ≈ 交换排序 ≈选择排序 < 插入排序 <Shell排序 <堆排序 < 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
大多数情况下,快速排序效率最高,但如果数据已经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效率退化到O(n^2)。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1 算法描述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size){ for (int i = size-1; i >0 ; i--) { for (int j = 0; j <i ; j++) { if(arr[j]>arr[j+1]){ int tmp=arr[j]; arr[j]=arr[j+1]; arr[j+1]=tmp; } } } }
2.插入排序是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不适合数据量比较大的场合或数据重复比较多的场合。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int size){ for (int i = 1;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a[j]>a[i]){ int tmp = a[i]; for (int k = i; k > j; k--) a[k]=a[k-1]; a[j]=tmp; break; } } } }
3.快速排序
利用分治法,进行大规模递归的算法,具体见下面步骤: 步骤1: 如果不多于1个数据,直接返回。 步骤2: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
步骤3: 将序列分成2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步骤4: 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通一般情况下,没有比它更快的。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通一般情况下,没有比它更快的。
public static void Qsort(int a[], int low, int high) { if(low >= high) { return; } int first = low; int last = high; int key = a[first];*//*用字表的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 while(first < last) { while(first < last && a[last] >= key) { --last; } a[first] = a[last];*//*将比第一个小的移到低端*//* while(first < last && a[first] <= key) { ++first; } a[last] = a[first]; *//*将比第一个大的移到高端*//* } a[first] = key;*//*枢轴记录到位*//* Qsort(a, low, first-1); Qsort(a, first+1, high); }
4.选择排序在实际应用中和冒泡排序基本差不多,使用较少。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 int size){ for (int i = 0;i<size-1;i++){ int tmpMin=i; for (int j=i+1; j<size; j++){ if (a[j]<a[tmpMin]) tmpMin = j; } int tmp = a[i]; a[i] = a[tmpMin]; a[tmpMin]=tmp; } }
5.Shell排序是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其中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慢很多。但shell算法比较简单,特别适合数据量在5000以下且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v[], int n){ int gap, i, j, temp; for (gap = n / 2; gap > 0; gap /= 2){ for (i = gap; i < n; i++){ for (j = i - gap; j >= 0 && v[j]>v[j + gap];j-=gap){ temp = v[j]; v[j] = v[j + gap]; v[j + gap] = temp; } } } }
6.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分成2,2分成4,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由于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因此需要比堆排序多一些内存空间。
/** * * <pre> * * 二路归并 * * 原理:将两个有序表合并和一个有序表 * * </pre> * * * * @param a * * @param s * * 第一个有序表的起始下标 * * @param m * * 第二个有序表的起始下标 * * @param t * * 第二个有序表的结束下标 * * */ private static void merge(int[] a, int s, int m, int t) { int[] tmp = new int[t - s + 1]; int i = s, j = m, k = 0; while (i < m && j <= t) { if (a[i] <= a[j]) { tmp[k] = a[i]; k++; i++; } else { tmp[k] = a[j]; j++; k++; } } while (i < m) { tmp[k] = a[i]; i++; k++; } while (j <= t) { tmp[k] = a[j]; j++; k++; } System.arraycopy(tmp, 0, a, s, tmp.length); } /** * * * * @param a * * @param s * * @param len * * 每次归并的有序集合的长度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 int s, int len) { int size = a.length; int mid = size / (len << 1); int c = size & ((len << 1) - 1); // -------归并到只剩一个有序集合的时候结束算法-------// if (mid == 0) return; // ------进行一趟归并排序-------// for (int i = 0; i < mid; ++i) { s = i * 2 * len; merge(a, s, s + len, (len << 1) + s - 1); } // -------将剩下的数和倒数一个有序集合归并-------// if (c != 0) merge(a, size - c - 2 * len, size - c, size - 1); // -------递归执行下一趟归并排序------// mergeSort(a, 0, 2 * len); }
7.堆排序将是所有的数据先建成一个堆,如大顶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然后重新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由于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因此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很合适的,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 int i, int len) { int temp, j; temp = a[i]; for (j = 2 * i; j < len; j *= 2) {// 沿关键字较大的孩子结点向下筛选 if (j < len && a[j] < a[j + 1]) ++j; // j为关键字中较大记录的下标 if (temp >= a[j]) break; a[i] = a[j]; i = j; } a[i] = temp;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 { int i; for (i = a.length / 2 - 1; i >= 0; i--) {// 构建一个大顶堆 adjustHeap(a, i, a.length - 1); } for (i = a.length - 1; i >= 0; i--) {// 将堆顶记录和当前未经排序子序列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int temp = a[0]; a[0] = a[i]; a[i] = temp; adjustHeap(a, 0, i - 1);// 将a中前i-1个记录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 }
8.交换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Sort(int 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1; i++) { for (int j = i+1; j <arr.length ; j++) { if (arr[i]>arr[j]){ int tmp = arr[i]; arr[i]=arr[j]; arr[j]=tm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