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理解

感想的初衷

以前在看马克思时,初略地了解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是在站较高层次上概述一件事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划分为形式和内容。
比如说考研这件事,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在额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内容的输入,将考研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这样,把掌握知识当作内容,把每天有规律的学习作为形式。(这里,形式特指学习方式上表现出来的规律作息学习)
区分形式内容,我们会发现内容是我们所需要的,形式只是一种我们实现内容的手段。
跳出考研例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完成特定的事情,内容是我们的初衷或目的,形式作为完成内容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当某件事情确认下来,我们容易先想到我们需求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接下来才要关注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完成这个特定的需求。
社会中很多时候更偏向于强调内容比形式工作重要。原因如下:
1. 从众心理。在一个活动中,当众人都在去做同样的事情时,部分人是因为从众心理去去行动的,他们看到的是大家在干什么,所以也跟随着去干什么。这样,很容易拘于形式,这时候,不要说做一件事勿忘本质了,原本就是跟随大众而去做的,原本就没有想过为何去做。
2. 在一些单位,形式和内容不是统一的。在一个企业中,原本的目标内容是获取利润,大家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去努力奋斗。明白公司要赚钱的初衷,可这并不每个人的初衷,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不等同,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蛋糕做大了,我们按劳分配。可如何按劳分配,每个人的贡献并不能很好地划分。所以有人为了忘了分配问题,在为集体为自己在做实事,有人看清楚了分配方式,去做一些浮于形式的事情(但注意到,他个人的目的和形式是统一的)。
划分场景了看待内容和形式的占重比例,以下就个人实现个人目标来分析。
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本质原因还是自己懒于思考),我以前看重内容,忽略了形式的重要性,结果很多事情没有能完成好。主流思想推荐人们不要拘于形式去做一件事,是因为有很多人忘了初衷,可对于我的个人的目标,并不是适应。我想要去做一件事,我的目标很明确,不会涉及到个成果需要与他人分配的问题,所以我坚持着把内容做好就行,不要在意如何去完成。
惨烈的事实告诉我,这是不可取的。形式带来的支撑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个人目标的完成上,形式占了更大的比重。对于个人目标,我很少忘却,可仅持有目标想法的冲动是不足维持行为上持续的干劲。所以,我很需要形式来维持行动。这里就表现为:
1. 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对于那些应当有的好习惯,去坚持实现,初衷和收益可以在行动的过程中慢慢领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