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编程语言如Basic、Fortran没有头文件的概念,C++/C语言的初学者虽然会用使用头文件,但常常不明其理。这里对头文件的作用略作解释:
(1)通过头文件来调用库功能。在很多场合,源代码不便(或不准)向用户公布,只要向用户提供头文件和二进制的库即可。用户只需要按照头文件中的接口声明来调用库功能,而不必关心接口怎么实现的。编译器会从库中提取相应的代码。
(2)头文件能加强类型安全检查。如果某个接口被实现或被使用时,其方式与头文件中的声明不一致,编译器就会指出错误,这一简单的规则能大大减轻程序员调试、改错的负担。
1, "resource.h" : #define IDOK 1; 类似如此.其中1为vc自动生成,IDOK为宏定义,可自己定义,但要符合规范.
#ifdef(#ifndef)......else.......#endif 的用处:看有没有定义宏,有就.......否则..........结束.
2,"StdAfx.h" : (预编译头文件)
Standard Application Fram Extend
没有函数库,只是定义了一些环境参数,使得编译出来的程序能在32位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
Windows和MFC的include文件都非常大,即使有一个快速的处理程序,编译程序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工作。由于每个.CPP文件都包含相同的include文件,为每个.CPP文件都重复处理这些文件就显得很傻了。
为避免这种浪费,AppWizard和VisualC++编译程序一起进行工作,如下所示:
◎AppWizard建立了文件stdafx.h,该文件包含了所有当前工程文件需要的MFCinclude文件。且这一文件可以随被选择的选项而变化。
◎AppWizard然后就建立stdafx.cpp。这个文件通常都是一样的。
◎然后AppWizard就建立起工程文件,这样第一个被编译的文件就是stdafx.cpp。
◎当VisualC++编译stdafx.cpp文件时,它将结果保存在一个名为stdafx.pch的文件里。(扩展名pch表示预编译头文件。)
◎当VisualC++编译随后的每个.cpp文件时,它阅读并使用它刚生成的.pch文件。VisualC++不再分析Windowsinclude文件,除非你又编缉了stdafx.cpp或stdafx.h。
这个技术很精巧,你不这么认为吗?(还要说一句,Microsoft并非是首先采用这种技术的公司,Borland才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你编写的任何.cpp文件都必须首先包含stdafx.h。 (因为它认为你每个源文件都需要这个头文件,所有才要预编译——转者注)
◎如果你有工程文件里的大多数.cpp文件需要.h文件,顺便将它们加在stdafx.h(后部)上,然后预编译stdafx.cpp。
◎由于.pch文件具有大量的符号信息,它是你的工程文件里最大的文件。
如果你的磁盘空间有限,你就希望能将这个你从没使用过的工程文件中的.pch文件删除。执行程序时并不需要它们,且随着工程文件的重新建立,它们也自动地重新建立。
编译器通过一个头文件stdafx.h来使用预编译头文件。stdafx.h这个头文件名是可以在project的编译设置里指定的。编译器认为,所有在指令#include "stdafx.h"前的代码都是预编译的,它跳过#include "stdafx. h"指令,使用projectname.pch编译这条指令之后的所有代码。
什么叫预编译头文件呢?一般来说,在Windows下编程会包含大量的SDK头文件,这些文件的代码行数多达数十万行,而通常头文件是不生成代码的,也就是说,它们不生成对应的.obj文件(在unix上是.o文件)。
而对于.c 和.cpp文件来说,每次编译之后就生成一个.obj文件,因此,如果代码没有改动,下次build 时这个文件就不用再编译了。
这样一来,.c 和 .cpp 文件的编译速度是加快了,可是头文件还不行,编译器每次都要扫描他们,由于它们行数巨大,极大的影响了编译速度。特别是:事实上头文件(主要指系统接口头文件)常常是改动最少的文件,它们一旦生成,可能就永远都不改了。一遍遍的扫描巨大的、从来不改动的文件,效率当然很低。
因此,各家编译器为了提高编译速度,都在头文件预编译上下了功夫,而微软的方案就是指定一个特定的头文件为预编译头文件,凡是在这个头文件中#include的头文件,都会被预编译。在自动生成的工程中,这个头文件就是stdafx.h。与此相配的还有一个stdafx.cpp,它通常只有一行代码,就是#include "stdafx.h"。这个文件在编译选项中被指定为第一个编译的,而且用户不应改动此文件,这样达到预编译头文件的目的。
别小看这个东西,你找一个带 GUI的工程,编译几次,感受一下速度,再把stdafx.h(或stdafx.cpp)里随便加个空格什么的,再来编译,编译的速度一定会很慢。当然,以后又快了。
所以,stdafx.h 的正确使用方式是:把系统接口、标准库的头文件用它 #include 进去,除第一次编译稍慢,以后就会为你节省大量的编译时间。因为这些头文件都比较大,而且你基本上不太可能去改动他们。
需要注意的是,滥用stdafx.h会适得其反,如果你在stdafx.h中包含了一个自己的头文件,而且这个头文件经常改动的话,你就会得到……在编译时喝咖啡的时间。
最后,如果你不喜欢微软自作主张的话,你可以不使用预编译头文件,或者指定另一个文件为预编译头文件。好象是在 setting对话框的 compiler项目中,自己找找,很好找的。
对头文件的理解:总的来说,当你引入一个头文件的时候,你就间接的使用了头文件的内容,例如其中的定义,声明等。你可以把#include <XXX.h> 想象成把XXX.h这个文件的内容复制粘贴到当前文件来。其实,从编译器的角度来说,它也的确是这样做的,编译器每遇到#include <XXX.h> 就会先去读XXX.h这个文件,并记住其中的内容,然后再回头来处理当前文件。(头文件的包含式编译):你包含了头文件,编译器编译时会自动将该头文件的内容扩展到你包含的位置,你编译cpp文件时其实同时把头文件一起编译了.
#pragma once: 保证头文件只包含一次 (保证头文件被编译一次)
相当于以前的
if not define __FILE__
define __FILE__
//这里头文件代码
endif
stdlib .h : 头文件里包含了C语言的一些函数
该文件包含了的C语言标准库函数的定义
stdlib.h里面定义了五种类型、一些宏和通用工具函数。 类型例如size_t、wchar_t、div_t、ldiv_t和lldiv_t; 宏例如EXIT_FAILURE、EXIT_SUCCESS、RAND_MAX和MB_CUR_MAX等等; 常用的函数如malloc()、calloc()、realloc()、free()、system()、atoi()、atol()、rand()、srand()、exit()等等。
本文来自优快云博客,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incwar/archive/2008/03/09/21604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