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nel Exception 问题分析流程

3a5f4ccb0ef321e267511e7f7b1fb3da.gif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程序员Android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 Android 开发中的部分知识点,通过阅读本篇文章,您将收获以下内容:

一、Kernel Exception概述
二、Kernel空间布局
三、printk 概述
四、AEE db log机制
五、前期异常处理
六、die()流程
七、panic()流程
八、nested panic
九、参考文献

一、Kernel Exception(KE)概述

Android OS由3层组成,最底层是Kernel,上面是Native bin/lib,最上层是Java层:

f4c8e4599a109116ede044d465cc0f93.jpeg
Android OS 3层结构

任何软件都有可能发生异常,比如野指针,跑飞、死锁等等。
当异常发生在kernel层,我们就叫它为KE(kernel exception),同理,发生在Native就是NE,Java层就是JE。这篇文章仅关注底层的KE。

1. KE类别

kernel有以下2种(oops、panic)崩溃类别

    1. oops (类似assert,有机会恢复)

oops是美国人比较常有的口语。就是有点意外,吃惊,或突然的意思。内核行为表现为通知感兴趣模块,打印各种信息,如寄存器值,堆栈信息…
当出现oops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寄存器等信息调试并解决问题。
/proc/sys/kernel/panic_on_oops为1时导致panic。我们默认设置为1,即oops会发生panic。

    1. panic

    Panic – 困惑,恐慌,它表示Linux kernel遇到了一个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的情况。内核行为表现为通知感兴趣模块,死机或者重启。
    在kernel代码里,有些代码加了错误检查,发现错误可能直接调用了panic(),并输出信息提供调试

2. KE常用调试方法

凡是程序就有bug。bug总是出现在预料之外的地方。据说世界上第一个bug是继电器式计算机中飞进一只蛾子,倒霉的飞蛾夹在继电器之间导致了计算机故障。由于这个小虫子,程序中的错误就被称为了bug。

有Bug就需要Debug,而调试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工作,十个人可能有十种调试方法。但从手段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两类,在线调试 (Online Debug) 和离线调试 (Offline Debug).

3.在线调试

Online debug, 指的是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监视程序的行为,分析是否符合预期。通常会借助一些工具,如GDB和Trace32等。有时候也会借助一些硬件设备的协助,如仿真器/JTAG,但是准备环境非常困难,而且用起来也很麻烦,除非一些runtime问题需要外很少使用。

4.离线调试,

Offline debug, 指的是在程序的运行中收集需要的信息,在Bug发生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分析的一种手段。通常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Logging,一种是Memory Dump。

Logging
日志或者相关信息的收集,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代码的执行过程,对于逻辑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由于其简单易操作,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手法。

Memory Dump
翻译过来叫做内存转储,指的是在异常发生的时刻将内存信息全部转储到外部存储器,即将异常现场信息备份下来以供事后分析。是针对CPU执行异常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在Windows平台,程序异常发生之后可以选择启动调试器来马上调试。在Linux平台,程序发生异常之后会转储core dump,而此coredump可以用调试器GDB来进行调试。而内核的异常也可以进行类似的转储。

二、Kernel空间布局

在分析KE前,你要了解kernel内存布局,才知道哪些地址用来做什么,可能会是什么问题。

在内核空间中存在如下重要的段:

1. vmlinux代码/数据段:

任何程序都有TEXT(可执行代码),RW(数据段),ZI段(未初始化数据段),kernel也有,对应的是.text,.data,.bss

2.module区域:

kernel可以支持ko(模块),因此需要一段空间用于存储代码和数据段。

3. vmalloc区域:

kernel除了可以申请连续物理地址的内存外,还可以申请不连续的内存(虚拟地址是连续的),可以避免内存碎片化而申请不到内存。

4. io map区域:

留给io寄存器映射的区域,有些版本没有io map区域而是直接用vmalloc区域了。

5.memmap:

kernel是通过page结构体描述内存的,每一个页框都有对应的page结构体,而memmap就是page结构体数组。

还有其他段小的段没有列出来,可能根据不同的版本而差别。

6. ARM64bit kernel布局

目前智能机已进入64bit,因此就存在32bit布局和64bit布局,下面一一讲解。

ARM64可以使用多达48bit物理、虚拟地址(扩充成64bit,高位全为1或0)。对linux kernel来讲,目前配置为39bit的kernel空间。

由于多达512GB的空间,因此完全可以将整个RAM映射进来,0xFFFFFFC000000000之后就是一一映射了,就无所谓high memory了。

vmalloc区域功能除了外设寄存器也直接映射到vmalloc了,就没有32bit布局里的IO map space了。

不同版本的kernel,布局稍有差别:

  • kernel-3.10
168e3ca430dda8235777dced1ffb6c36.jpeg
kernel-3.10
  • = kernel-3.18 && < kernel-4.6

66825a120bd2952953f3feb93c6ff85c.jpeg
>= kernel-3.18 && < kernel-4.6
  • = kernel-4.6/N0.MP8 kernel-4.4(patch back)

afc8c5cb1626892e10a12f90feec69bf.jpeg
>= kernel-4.6/N0.MP8 kernel-4.4(patch back)

7. ARM32bit kernel布局

这是一张示意图(有些地址可能会有差异)

366cd07ed468bd1da4a9cc0712cbe589.jpeg
ARM32bit kernel布局

整个地址空间是4G,kernel被配置为1G,程序占3G。

内核代码开始的地址是0xC0008000,前面放页表(起始地址为0xC0004000),如果支持模块(*.ko)那么地址在0xBF000000。

由于kernel没办法将所有内存都映射进来,毕竟kernel自己只占1G,如果RAM超过1G,就无法全部映射。怎么办呢?只能先映射一部分了,这部分叫low memory。其他的就按需映射,VMALLOC区域就是用于按需映射的。

ARM的外设寄存器和内存一样,都统一地址编码,因此0xF0000000以上的一段空间用于映射外设寄存器,便于操作硬件模块。

0xFFFF0000是特殊地址,CPU用于存放异常向量表,kernel异常绝大部分都是CPU异常(MMU发出的abort/undef inst.等异常)。

以上是粗略的说明,还需查看代码获取完整的分析信息(内核在不停演进,有些部分可能还会变化)

三、printk 概述

1. kernel log

最初学编程时,大家一定用过printf(),在kernel里有对应的函数,叫printk()。

最简单的调试方法就是用printk()印出你想知道的信息了,而前面章节讲到oops/panic时,它们就通过printk()将寄存器信息/堆栈信息打印到kernel log buffer里。

可以看到kernel log可以通过串口输出,也可以在发生oops/panic后将buffer保存成文件打包到db里,然后拿到串口log或db对kernel进行调试分析了。

通常手机会保留串口测试点,但要抓串口log一般都要拆机,比较麻烦。前面讲到可以将kernel log保存成文件打包在db里,db是什么东西?

四、AEE db log机制

db是叫AEE(Android Exception Engine,集成在Mediatek手机软件里)的模块检查到异常并收集异常信息生成的文件,里面包含调试所需的log等关键信息。db有点像飞机的黑匣子。

对于KE来说,db里包含了如下文件(db可以通过GAT工具解开,请参考附录里的FAQ):

  • __exp_main.txt:异常类型,调用栈等关键信息。
  • _exp_detail.txt:详细异常信息
  • SYS_ANDROID_LOG:android main log
  • SYS_KERNEL_LOG:kernel log
  • SYS_LAST_KMSG:上次重启前的kernel log
  • SYS_MINI_RDUMP:类似coredump,可以用gdb/trace32调试
  • SYS_REBOOT_REASON:重启时的硬件记录的信息。
  • SYS_VERSION_INFO:kernel版本,用于和vmlinux对比,只有匹配的vmlinux才能用于分析这个异常。
  • SYS_WDT_LOG:看门狗复位信息

以上这些文件一般足以调试KE了,除非一些特别的问题需要其他信息,比如串口log等等。

1. 系统重启时关键信息

ram console除了保持last kmsg外,还有重要的系统信息,这些非常有助于我们调试。这些信息保存在ram console的头部ram_console_buffer里。

6cb939668d2cb014006d2c8e95a2af8d.jpeg
ram console

这个结构体里的off_linux指向了struct last_reboot_reason,里面保存了重要的信息:

f644ed2eab1feed0c98730bac42e34f9.jpeg
ram console

以上重要的信息在重启后将被打包到db里的SYS_REBOOT_REASON文件里。对这只文件的各个栏位解读请查看:

五、前期异常处理

1.CPU异常捕获

对于野指针、跑飞之类的异常会被MMU拦截并报告给CPU,这一系列都是硬件行为。

这类问题比较难定位,也是占KE比例的大头,原因通常是内存被踩坏、指针use atfer free等多种因素,在当时可能不会立即出现异常,而是到使用这块内存才有可能崩溃。

2.软件异常捕获

在kernel代码里,一般会通过BUG(),BUG_ON(),panic()来拦截超出预期的行为,这是软件主动回报异常的功能。

在内核调用可以用来方便标记bug,提供断言并输出信息。最常用的两个是BUG()和BUG_ON()。当被调用的时候,它们会引发oops,导致栈的回溯和错误信息的打印。使用方式如下

if (condition)
   BUG();
或者 :
BUG_ON(condition); //只是在BUG基础上多层封存而已:
` #define BUG_ON(condition) do { if (unlikely(condition)) BUG(); } while(0)`

3. 32bit kernel:

BUG() 的实现采用了埋入未定义指令(0xE7F001F2,记住这个值,log里看到这个值,你就应该知道是调用了BUG()/BUG_ON()了)的方式

eb6cebc9efa5ce3efe9db40b9e7d1d0b.jpeg

64bit kernel:

原生的kernel,BUG()是直接调用panic()的:

8f9e1e3b4717fd2302f585e87afc0e53.jpeg

不过Mediatek修改了BUG()的实现,这样有更多的调试信息输出(die()有寄存器等信息输出)

2d3fe82549b0b0b5912de31ac7838ed2.jpeg
MTK 修改

当你看到如下log时,就应该知道是BUG()/BUG_ON()引起的了!

[ 147.234926]<0>-(0)[122:kworker/u8:3]Unable to handle kernel paging request at virtual address 0000dead

六、die()流程

经过前面的流程,走到了die()函数,该函数主要输出便于调试的寄存器信息/堆栈信息等重要资料,我们通过log分析KE就是分析这些资料,因此要知道整个流程。die() => panic()的大致流程如下:

666c479dcc12d4464d6534054980973b.jpeg
die()流程图

在学习这些流程时,建议结合代码和KE的log一起看,你就知道log里那些信息在代码哪处打印出来的了。

1.die()总流程

先从die()入手,看下die()总流程:

129a63ad13bbb7d4b08f834af8386133.jpeg
die()总流程

走到debug_locks_off()就有log输出了,如下:

e688d820424c2d043f7636b5d2155607.jpeg
debug_locks_off() log输出

如果这个异常是代码里调用BUG()/BUG_ON()引起,那么有额外log说明

c88af1abf20a71a751933015e3343b85.jpeg

输出的log大致如下:

6c863a17ba1d7ab87bcd8a802bbd5b51.jpeg
log

2. __die()流程

绝大部分的关键信息是由__die()函数输出的,流程如下:

26377031f608c16ccbc65c1aa4a6074c.jpeg
__die()流程

异常类型信息

开始印出异常类型等信息,看一份kernel log有没有oops,直接搜索关键字Internal error就可以了:

2399d21855852d635b09f3a6e33e0d2f.jpeg

输出的信息大致如下:

ffcd7c69cd622b6e6ea29cffff629ab5.jpeg
log

3. module信息

接下来是module信息,不过我们不建议使用module,这边也不打算介绍了。

4.CPU寄存器信息

然后是重要的CPU寄存器信息(32bit的代码,64bit类同):

e62f2df259c2a2af7d9d4420630842e1.jpeg
CPU信息

输出的信息大致如下:

b18c8063692823622c7b47e67f017675.jpeg
log信息

5.寄存器附近的内存

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的内存信息,问题很可能就出在里面。

acccbd64b359c972a288acea0a623b51.jpeg

输出的信息大致如下:

2865fab8aa6585cd4041b6dc4c7e8761.jpeg

6. 调用栈

有时问题可以直接从调用栈看出来,由此可见调用栈是多么重要。

d895a358ffd832183c5b0aef63275001.jpeg

输出的信息大致如下:

b91835a6d72d0cff12bfd124882a54e6.jpeg

7.PC附近指令

可以看到PC附近的指令:

22b329d57fbcba962bf3e6d5641a27c7.jpeg

输出的信息大致如下:

a0d33ce34567f5d255bb2e9cb1d05861.jpeg

8.分析log

到这里die()函数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将重要信息输出来了。接下来你要如何调试呢?这个就看个人的功力了,你可以:

  • 通过PC指向的函数,用addr2line(后面的GNU tools有介绍)定位到哪只文件的哪一行,大致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无法一下子定位,也可以通过结合printk()多次观察KE时的log排查。如果是由BUG()/BUG_ON()引起的KE,则就可以着手修复问题了。
  • 查看调用栈,有些时候调用栈可以说明流程,看看代码是否有按预期跑,如果没有,可以结合printk()定位问题。
  • 如果你想看函数参数或全局变量信息,那么你需要用《进阶篇: ramdump分析》的知识调试了。

七、panic()流程

流程走到panic()就里死(异常重启)不远了,关键的信息已输出到kernel log。那么panic()做了什么呢?

1. panic()流程

f78c63884cba34268eacd939022f323e.jpeg
panic()流程

panic()有标志性的log输出,大致如下:

6ebedc9d72237d3a290dcfc57f71c17f.jpeg
kernel panic 异常

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Kernel panic查找是否有panic发生。

2. panic通知链

panic()会调用栈通知链上的回调函数同时感兴趣的模块,比如我们的aee注册了回调函数,用于保存kernel log/mini dump等关键信息,并将其保存到emmc的expdb分区,等等重启后将其回读并保存成KE db。

3. expdb

重启过程DRAM会丢失,因此信息只能保存在flash上了,在分区表里有一项就是expdb了:

4a87446f4f0ff6fc68c3e47d629662cd.jpeg

流程大致如下(版本不停演进,可能有很大变化,仅供参考):

7294395708f66ae58919ce24cc59a98b.jpeg

重启后,aee将回读aeedb分区资料并转化为KE db。

八、nested panic

有时die()/panic()流程不一定能正常走完,可能走到某一步又发生了异常,则就形成了嵌套,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不会关注后面的异常,而是关注最开始的那个异常。

为了避免异常嵌套,在发生第2次异常时,我们就拦截下来,我们在3个地方用于拦截nested panic:

  • do_PrefetchAbort()
  • do_DataAbort()
  • do_undefinstr()
5934190f923896cbcb8a3ded3cc8ead7.jpeg

拦截后不走die()/panic()流程,因为这些流程可能会再次发生异常,走我们写的函数aee_stop_nested_panic()函数:

50b9ef7845ce3a8bf1258e241cf0966e.jpeg

在里面尽量少用kernel模块,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异常,仅仅将寄存器等重要信息输出到ram console就等死(死循环等等看门狗复位!)。这时你抓回来的db里的SYS_LAST_KMSG就可以看到这些资料,大致如下(不同版本稍有区别):

1bc69a2521560f271023296b26ce3d57.jpeg
里面包含了寄存器信息、堆栈信息和调用栈,我们就可以通过工具(addr2line)还原当时异常的位置。

不过nested panic能参考的信息很少,不像普通的KE那样丰富。

九、参考文献

【腾讯文档】Android Framework 知识库
https://docs.qq.com/doc/DSXBmSG9VbEROUXF5

至此,本篇已结束。转载网络的文章,小编觉得很优秀,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支持原创作者,如有侵权,恳请联系小编删除,欢迎您的建议与指正。同时期待您的关注,感谢您的阅读,谢谢!

d1adfb5981fa52e5c96f3dc60f7b5f92.jpeg

点个在看,为大佬点赞!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kernel die流程是什么”。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指的是操作系统内核中的“die”流程。通常,在Linux内核开发中,当遇到无法恢复的错误时,内核会触发panic或oops,但“die”可能指的是更底层的处理流程。 接下来,我应该回顾一下内核错误处理的基本机制。当内核遇到严重错误,比如空指针解引用、内存访问越界等,会调用die()函数。这个函数负责处理当前的异常情况,打印相关的调试信息,比如寄存器状态、堆栈跟踪等,然后可能触发panic导致系统重启。 需要进一步分解die流程的具体步骤。首先,die()函数属于异常处理的一部分,通常在arch目录下的特定架构代码中实现,比如x86的die处理。它会先获取当前的异常信息,然后通过notifier链通知其他子系统,记录错误信息到控制台和日志,最后决定是否继续运行还是panic。 用户可能是在调试内核崩溃的问题,或者对内核的错误处理机制感兴趣。他们可能希望了解当系统发生严重错误时,内核是如何记录信息并采取行动的。因此,需要详细说明die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函数调用,比如notifier_call_chain、oops_enter/exit等。 另外,要区分die()和panic()的区别。die()处理当前的异常,可能让内核继续运行,而panic()会导致系统停止。需要明确两者在流程中的关系,比如die()可能最终调用panic()。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是否是内核开发者或系统管理员,他们可能需要了解如何分析内核日志中的die信息,或者如何配置内核以捕获更多调试信息。因此,在解释流程时,可以提到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故障排查。 最后,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避免直译造成的歧义。例如,将“stack trace”翻译为“堆栈跟踪”或“调用栈追踪”。同时,结构要清晰,分步骤解释流程,便于用户理解。</think>内核中的 "die" 流程是指当内核遇到无法处理的严重错误时,触发异常处理并生成崩溃信息的完整过程(通常对应 `die()` 函数)。以下是典型处理流程: --- ### **核心处理阶段** 1. **异常触发** - CPU 捕获非法操作(如空指针解引用、内存越界、除零错误) - 硬件生成异常信号(如x86的#GP、#PF异常) 2. **进入die()函数** - 内核调用 `die(const char *str, struct pt_regs *regs, long err)` - 参数包含错误描述字符串、寄存器状态和错误码 3. **关键信息收集** ```c /* 伪代码示例 */ void die(const char *str, struct pt_regs *regs, long err) { oops_enter(); // 进入oops处理 console_verbose(); // 强制控制台输出 __show_regs(regs); // 打印寄存器状态 add_taint(TAINT_DIE, LOCKDEP_NOW_UNRELIABLE); // 标记内核污染状态 bust_spinlocks(1); // 解除自旋锁防止死锁 ``` - 打印堆栈跟踪(`dump_stack()`) - 输出内存映射信息(`show_mem()`) 4. **通知链处理** - 通过 `notify_die(DIE_OOPS, str, regs, err, 0, 0)` 调用注册的notifier函数 - 允许调试工具(如kdump)介入 5. **最终处理决策** ```c if (panic_on_oops) panic("Fatal exception"); // 触发内核恐慌 bust_spinlocks(0); oops_exit(); ``` - 根据 `panic_on_oops` 配置决定是否立即panic - 可能尝试杀死当前进程继续运行(非致命错误时) --- ### **关联机制** - **与panic()的关系** die() 可能最终调用 panic(),但更侧重于错误现场记录,而 panic() 是系统级崩溃处理 - **信息输出渠道** - 控制台输出(`printk` 缓冲区) - `dmesg` 日志记录 - 通过kmsg_dump保存到持久存储 - **架构相关实现** x86处理入口:`arch/x86/kernel/dumpstack.c` ARM处理入口:`arch/arm/kernel/traps.c` --- ### **典型日志特征** ``` [ 1234.567890] BUG: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0000000000000050 [ 1234.567893] IP: [<ffffffff81234567>] do_something+0x123/0x456 [ 1234.567896] PGD 1234567 PUD 1234567 [ 1234.567898] Oops: 0000 [#1] SMP [ 1234.567900] CPU: 3 PID: 4567 Comm: process_name Tainted: G W OE 4.19.0-xx-generic [ 1234.567902] Hardware name: QEMU Standard PC (i440FX + PIIX, 1996)... [ 1234.567905] RIP: 0010:[<ffffffff81234567>] [<ffffffff81234567>] do_something+0x123/0x456 [ 1234.567908] RSP: 0018:ffffc9000123ffd8 EFLAGS: 00010246 [ 1234.567910] RAX: 0000000000000000 RBX: ffff888123456789 RCX: 0000000000000001 ...(寄存器完整输出)... [ 1234.567923] Call Trace: [ 1234.567926] [<ffffffff8123abcd>] higher_function+0xef/0x234 [ 1234.567929] [<ffffffff8123def0>] syscall_handler+0x67/0x89 ...(调用栈追踪)... ``` --- ### **调试建议** 1. 检查 `dmesg` 输出完整日志 2. 使用 `objdump` 或 `addr2line` 解析地址信息 3. 配置 `CONFIG_DEBUG_INFO` 编译内核以获取符号详细信息 4. 通过 `crash` 工具分析vmcore文件(配合kdump使用) 该流程是内核稳定性的最后防线,开发者需要通过其输出信息定位根本原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程序员Android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