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关键概念与实用技巧
1. 数据库基础概念
1.1 实体与关系
实体是数据库中重要的概念,可分为独立实体和依赖实体。独立实体不依赖其他实体而存在,依赖实体则通过外键与其他实体建立联系。在数据库设计中,实体可通过代理键进行唯一标识,同时可添加描述性信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has - a”和“is - a”关系,例如在牙科办公室数据库系统中,存在患者与保险、患者与家庭等多种关系。
实体命名也有最佳实践,应遵循一定规则,以提高数据库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例如,可采用驼峰命名法(camelCase)对实体进行命名。
1.2 数据域与属性
数据域是数据建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属性同时被发现。在数据建模时,需要为数据域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如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datetime、smalldatetime)、字符数据类型(char、varchar)等。数据域可实现为列或表,在逻辑设计中,还需对数据域进行规范。
属性是实体的特征,在数据建模中,要合理命名属性,避免出现违反范式的情况。例如,属性应具有原子性,避免出现多值属性,以满足第一范式(1NF)的要求。
1.3 数据库设计阶段
数据库设计应分阶段进行,包括概念设计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要从逻辑和概念的角度考虑实体、属性和表,同时遵循最佳实践,如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获取需求和反馈。概念设计阶段的输出将为后续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提供基础。
2. 数据库规范化
2.1 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要求实体的属性具有原子性,即每个属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