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函数(part7) 指向函数的指针

本文深入探讨了函数指针的概念及用途,包括如何定义、初始化、使用函数指针,以及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的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将函数指针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并讨论了函数指针在返回值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7.9. 指向函数的指针

函数指针是指指向函数而非指向对象的指针。像其他指针一样,函数指针也指向某个特定的类型。函数类型由其返回类型以及形参表确定,而与函数名无关:

     // pf points to function returning bool that takes two const string references
     bool (*pf)(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这个语句将 pf 声明为指向函数的指针,它所指向的函数带有两个const string& 类型的形参和 bool 类型的返回值。

<Note>:

*pf 两侧的圆括号是必需的:


     // declares a function named pf that returns a bool*
     bool *pf(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用 typedef 简化函数指针的定义

函数指针类型相当地冗长。使用 typedef 为指针类型定义同义词,可将函数指针的使用大大简化:

     typedef bool (*cmpFcn)(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该定义表示 cmpFcn 是一种指向函数的指针类型的名字。该指针类型为“指向返回 bool 类型并带有两个 const string 引用形参的函数的指针”。
在要使用这种函数指针类型时,只需直接使用 cmpFcn 即可,不必每次都把整个类型声明全部写出来。

指向函数的指针的初始化和赋值

在引用函数名但又没有调用该函数时,函数名将被自动解释为指向函数的指针。假设有函数:

     // compares lengths of two strings
     bool lengthCompare(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除了用作函数调用的左操作数以外,对 lengthCompare 的任何使用都被解释为如下类型的指针:

     bool (*)(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可使用函数名对函数指针做初始化或赋值:

     cmpFcn pf1 = 0;             // ok: unbound pointer to function
     cmpFcn pf2 = lengthCompare; // ok: pointer type matches function's type
     pf1 = lengthCompare;        // ok: pointer type matches function's type
     pf2 = pf1;                  // ok: pointer types match

此时,直接引用函数名等效于在函数名上应用取地址操作符:

	cmpFcn pf1 = lengthCompare;
     	cmpFcn pf2 = &lengthCompare;
<Note>:

函数指针只能通过同类型的函数或函数指针或 0 值常量表达式进行初始化或赋值。


将函数指针初始化为 0,表示该指针不指向任何函数。

指向不同函数类型的指针之间不存在转换:

     string::size_type sumLength(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bool cstringCompare(char*, char*);
     // pointer to function returning bool taking two const string&
     cmpFcn pf;
     pf = sumLength;      // error: return type differs
     pf = cstringCompare; // error: parameter types differ
     pf = lengthCompare;  // ok: function and pointer types match exactly

通过指针调用函数

指向函数的指针可用于调用它所指向的函数。可以不需要使用解引用操作符,直接通过指针调用函数:

     cmpFcn pf = lengthCompare;
     lengthCompare("hi", "bye"); // direct call
     pf("hi", "bye");            // equivalent call: pf1 implicitly dereferenced
     (*pf)("hi", "bye");         // equivalent call: pf1 explicitly dereferenced
<Beware>:
如果指向函数的指针没有初始化,或者具有 0 值,则该指针不能在函数调用中使用。
只有当指针已经初始化,或被赋值为指向某个函数,方能安全地用来调用函数

函数指针形参

函数的形参可以是指向函数的指针。这种形参可以用以下两种形式编写:

 /* useBigger function's third parameter is a pointer to function
      * that function returns a bool and takes two const string references
      * two ways to specify that parameter:
      */
     // third parameter is a function type and is automatically treated as a pointer to
 function
     void useBigger(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bool(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 equivalent declaration: explicitly define the parameter as a pointer to function
     void useBigger(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bool (*)(const string &, const string &));

返回指向函数的指针

函数可以返回指向函数的指针,但是,正确写出这种返回类型相当不容易:

// ff is a function taking an int and returning a function pointer
     // the function pointed to returns an int and takes an int* and an int
     int (*ff(int))(int*, int);
<Tips>:

阅读函数指针声明的最佳方法是从声明的名字开始由里而外理解。


要理解该声明的含义,首先观察:

     ff(int)

ff 声明为一个函数,它带有一个 int 型的形参。该函数返回

     int (*)(int*, int);

它是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所指向的函数返回 int 型并带有两个分别是 int* 型和 int 型的形参。

使用 typedef 可使该定义更简明易懂:

     // PF is a pointer to a function returning an int, taking an int* and an int
     typedef int (*PF)(int*, int);
     PF ff(int);  // ff returns a pointer to function

<Note>:

允许将形参定义为函数类型,但函数的返回类型则必须是指向函数的指针,而不能是函数。

具有函数类型的形参所对应的实参将被自动转换为指向相应函数类型的指针。但是,当返回的是函数时,同样的转换操作则无法实现:

     // func is a function type, not a pointer to function!
     typedef int func(int*, int);
     void f1(func); // ok: f1 has a parameter of function type
     func f2(int);  // error: f2 has a return type of function type
     func *f3(int); // ok: f3 returns a pointer to function type

指向重载函数的指针

C++ 语言允许使用函数指针指向重载的函数:

     extern void ff(vector<double>);
     extern void ff(unsigned int);

     // which function does pf1 refer to?
     void (*pf1)(unsigned int) = &ff; // ff(unsigned)

指针的类型必须与重载函数的一个版本精确匹配。如果没有精确匹配的函数,则对该指针的初始化或赋值都将导致编译错误:

     // error: no match: invalid parameter list
     void (*pf2)(int) = &ff;

     // error: no match: invalid return type
     double (*pf3)(vector<double>);
     pf3 = &ff;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C++中聚合和组合的实现,特别是析构函数是否需要手动delete指向对象成员的指针。问题基于之前的引用内容,所以我需要参考那些引用。引用总结: -[^1]:在类C的构造函数中创建D对象(new D),在析构函数中销毁指针(delete)。这确保对象生命周期一致。 -[^2]:聚合关系通过指针表示,类Student是类Classes的成员指针。 -[^3]:组合和聚合的区别在于生命周期是否相同。组合的生命周期相同,用指针实现但生命周期同步。- [^4]:部分类是否能脱离整体类存在。生命周期是否同步是关键。 -[^5]:指针成员在主体销毁时不会自动销毁,必须在析构函数中手动delete。用户的核心问题是:在实现聚合和组合时,析构函数是否需要手动delete成员指针。从引用中:-对于组合关系(Composition):生命周期相同,所以需要在析构函数中delete指针。例如,[^1]和[^5]强调在析构函数中delete。-对于聚合关系(Aggregation):生命周期不同,部分类可以独立存在,所以不需要在析构函数中delete指针指针可能指向外部创建的对象。关键点:生命周期同步。 -组合:整体控制部分的生命周期,部分对象在整体创建时创建,在整体销毁时销毁。因此,析构函数必须delete指针。 -聚合:整体不控制部分的生命周期,部分对象可能由外部创建和销毁。因此,析构函数不应delete指针,以避免双重释放。现在,构建回答: 1. **结构清晰**:逐步解释聚合和组合的概念,然后讨论析构函数的处理。2.**使用中文**:整个回答用中文。3.**数学表达式**:用户问题中没有数学部分,但如果有变量或方程,用$...$或$$...$$。这里可能不需要。4.**生成相关问题**:在末尾添加相关问题。 5. **引用标识**:在回答中引用段落时,末尾添加[^n]。回答大纲: -介绍聚合和组合的区别。 -解释生命周期管理。-具体说明析构函数是否需要delete。-给出代码示例(如果需要)。 -添加相关问题。代码示例参考引用: -组合:在构造函数new,在析构函数delete。 -聚合:在构造函数接受指针,析构函数不delete。 例如: ```cpp//组合class Whole{Part*part;public:Whole() :part(newPart()){}~Whole() {delete part; }}; //聚合classWhole {Part* part; public:Whole(Part*p): part(p){}~Whole() {/*不delete*/ }}; ```在回答中,确保真实可靠,基于C++最佳实践。最后,相关问题: -基于主题,如如何选择聚合 vs组合,内存管理最佳实践等。</think>### C++中聚合和组合的析构函数处理 在C++中实现聚合(Aggregation)和组合(Composition)关系时,**析构函数是否需要手动`delete`成员指针**取决于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核心区别在于部分对象(成员)的生命周期是否与整体对象(容器)同步。以下从概念、实现和析构函数处理三方面逐步解释: #### 1. **聚合与组合的核心区别** - **组合(Composition)**:表示"整体-部分"强关系,部分对象不能独立于整体存在。整体控制部分的生命周期: - 部分对象在整体构造函数中创建(如`new`)。 - 部分对象在整体析构时销毁,生命周期严格同步。 - 例如:汽车(整体)与引擎(部分),引擎不能脱离汽车存在。 - **聚合(Aggregation)**:表示"整体-部分"弱关系,部分对象可独立存在: - 部分对象由外部创建并传入(如通过指针或引用)。 - 整体不控制部分的生命周期,销毁整体时部分对象可能仍有效。 - 例如:大学(整体)与学生(部分),学生可独立于大学存在。 关键判断标准是**生命周期是否同步**(引用[^3][^4])。组合要求生命周期一致,聚合则允许分离。 #### 2. **析构函数中`delete`的必要性** - **组合关系:必须手动`delete`成员指针** 在组合中,整体负责创建和销毁部分对象。如果成员是指针,必须在析构函数中调用`delete`,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 - 构造函数中创建对象(`new`)。 - 析构函数中销毁对象(`delete`)。 - 示例代码: ```cpp class Engine; // 部分类声明 class Car { // 整体类(组合关系) private: Engine* engine; // 指针成员 public: Car() : engine(new Engine()) {} // 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Car() { delete engine; } // 析构函数手动delete }; ``` 若不`delete`,部分对象不会被销毁,造成资源泄漏(引用[^1][^5])。 - **聚合关系:不应手动`delete`成员指针** 在聚合中,部分对象由外部管理。如果在析构函数中`delete`,可能导致双重释放错误(如果外部代码也尝试销毁对象): - 构造函数接收外部传入的指针。 - 析构函数**不**调用`delete`。 - 示例代码: ```cpp class Student; // 部分类声明 class University { // 整体类(聚合关系) private: Student* student; // 指针成员 public: University(Student* stu) : student(stu) {} // 传入外部对象 ~University() { /* 不delete,student由外部管理 */ } }; ``` 此时,销毁`University`对象不会影响`Student`对象的生命周期(引用[^2][^4])。 #### 3. **最佳实践与注意事项** - **生命周期管理优先于实现形式**: 使用指针(如`Engine*`)还是直接成员(如`Engine engine`)不是判断标准。关键是: - 如果部分对象**必须**随整体创建/销毁 → 组合 → 析构函数`delete`。 - 如果部分对象**可独立存在** → 聚合 → 析构函数不`delete`(引用[^3][^4])。 - **避免常见错误**: - **组合中遗漏`delete`**:导致内存泄漏(引用[^5])。 - **聚合中误用`delete`**:如果外部对象被多个聚合共享,`delete`会引发未定义行为。 - **智能指针替代方案**:使用`std::unique_ptr`(组合)或`std::shared_ptr`(聚合)可简化内存管理,避免手动`delete`。 - **设计原则**: 优先使用组合确保封装性,仅在部分对象需重用时用聚合。 #### 总结 - **组合**:析构函数**必须**手动`delete`成员指针,以同步生命周期。 - **聚合**:析构函数**不应**`delete`成员指针,由外部管理生命周期。 正确区分两者可避免内存错误,提升代码健壮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