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打,着重记忆红色字体部分和表格。
1. 预备知识
- mac 地址,为48位(6字节)地址,指的是网卡的唯一的硬件地址,交换机只能识别 mac 地址,负责局域网(内网)通信,局域网下的计算机应处于同一网段。
- IP 地址,IPv4为32位(4字节)地址,负责公网(外网)通信,可以访问不同网段。
- 模型分层是为了便于排查传输故障。
- ISO模式是理论模型,TCP/IP是事实上的标准。
2. ISO/OSI 七层模型
层级 | 名称 | 数据传输单位 |
---|---|---|
7 | 应用层 | APDU 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
6 | 表示层 | PPDU 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 |
5 | 会话层 | SPUD 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
4 | 传输层 | TPDU 传输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服务端口号 |
3 | 网络层 | 报文,封装收发双方的 IP 地址 |
2 | 数据链路层 | 数据帧,封装收发双方的 mac 地址 |
1 | 物理层 | 比特,进行实际的传输 |
1. 发送数据时,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顶层到底层),一级一级的封装。例如你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一个网址,就是浏览器提供给你的应用层接口,它最终被封装成网线中的二进制比特流;
2. 接收数据时,从物理层到应用层, 一级一级的解析;
3. 高3层为用户提供服务,其数据传输单位并无太大意义,如果数据不需要传输,则只会用到高3层。
4. 低4层为数据传输提供服务。
3. ISO/OSI 各层协议含义
应用层(7)
为用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