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大多数程序员都是适用的,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始终奋斗在一线写代码、跑算法模型的工程师实在是太少了。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持续不断地在为这个行业输入更年轻更新鲜的血液,对比25岁刚入职更会加班更能吃苦,关键是薪资更便宜的年轻人,35岁的算法工程师如果只是工龄更长资历更老,将全方位处于劣势。
想要跨过这道坎,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相对不可替代性,从初级渐渐往高级的方向走,个人觉得大体可以分3个阶段:
01初级算法工程师
——关键词:高效执行机器——
算法入行的必经之路,所谓的 SQL Boy、调参侠、数据搬运工、炼丹师,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算法工程师,很多时候都是在和数据打交道。数据漏报、数据重复上报、埋点有误、多方数据统计口径无法对齐、反作弊口径定义和对齐、异常数据检测和排查、数据缺失处理、样本清洗、特征统计加工、线上指标下降问题排查、bad case 归因分析、数据标注...听起来是不是一点都不 fancy?对于一个负责业务落地的一线算法工程师来说,这些数据工作可能占了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可就是这些一开始被你看不起的各种所谓 dirty job,这些你在实验室和学校接触不到的工业数据实践,这些在 paper、书本和网络永远不会教你的工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