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hp 是什么格式的文件?
Shapefile 是一种用于存储地理要素几何位置和属性信息的非拓扑简单格式(矢量数据存储格式)。shapefile 中的地理要素可通过点、线或面来表示,对几何图形的位置及相关属性进行保存。但这种格式没法存储地理数据的拓扑信息。其中,要组成一个Shapefile文件,必不可缺".shp", ".shx"与 ".dbf"三个文件。
.shp:存储地理要素的几何实体。
.shx:存储地理要素几何实体的索引
.dbf:存储地理要素几何实体的属性。
2、shapefile 文件可以进行那些编辑 重点
点:选点/绝对XY
线:线/矩形/圆/椭圆/手绘(起点、终点、中间折点)
面:面/矩形/圆/椭圆/手绘/自动完成面/自动完成手绘
3、feature(要素) 和 graphic(图形)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4点):1、来源不同;2、应用场景不同
要素:存放在数据源中,量很大,与要素属性表有联系,可以被各种地图文档使用
图形:存在内存/地图文档中,量很少,与要素属性表之间没有联系,不能被其他文档使用。
图形一般是在运行要素的过程中被创建的临时数据,可以是空间分析的结果、地图中选择的某一部分。
联系:都是表示真实世界的对象;具有几何和属性
4、arcgis 经常用到的术语
①要素feature
空间数据最基本、不可分割的单位,有点线面等多种几何类型,可根据需要用点状符号、线型、面状填充图案加边界线表达成地图。每个要素都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存放在属性表中。 ②要素类(Feature Class)
相同类型的要素聚集在一起,一个要素类一般和一个属性表相对应,称为要素属性表。
③图层(Layer)
图层是要素类的表达形式,每个图层所显示的要素只能来自于同一要素类。但同一要素类却可被多次加载成为不同的图层。每个图层有名称,在内容列表中还可显示出图例、简要说明及当前的显示状态。
④属性表(Attribute Table)
每个表由若干列和若干行组成。每列代表一种属性,称为字段。每行代表一条记录。属性表分为与要素对应的要素属性表和相对独立的属性表。前者被加载到图层中也叫“图层属性表”;后者可靠字段和其他表连接,以实现表的扩展。
⑤数据框(Data Frame)
每个内容列表至少有一个数据框。多个图层、属性表聚集在一起,出现在内容列表中,实现应用。
⑥数据源(Data Sorce)
不经转换而被 ArcMap直接使用的空间、属性数据,如要素类、属性表。(数据源分为四种类型:矢量型、栅格型、不规则三角网(TIN)、属性表)
⑦地图文档(Map Document)
ArcGIS中的基本应用单元,数据库、图层、属性表的各种定义、设置均保存在地图文档中,它通过数据库调用多项数据源,与数据源相对独立。
5、为数据框加坐标系的5种方式
- 不同图层数据源坐标系一致,数据框设定和数据源一致-无变换处理
- 不同图层数据源坐标系一致,数据框设定和数据源一致,但显示单位有特殊要求,需要变换视窗底部的显示单位。
- 不同图层的数据源坐标一致,数据框设定与数据源不一致-对要素栅格进行变换计算,按数据框的坐标系显示出来
- 不同图层数据源坐标系不一致,数据框坐标系与其中一个一致-按需变换,使要素的位置、形状相互匹配、相互参照。
- 不同图层数据源坐标系都没有说明,数据框也不用设置-查询、处理时可能会报错或出现反常。
6、数据源、图层、数据框、要素类、属性表的相互关系
数据源加载后为图层,若干图层组合成数据框。
数据源主要以要素类和属性表体现出来
数据框中,图层的数据源是要素类,图层是要素类的表现形式,与要素类呈多对一的关系
矢量型要素类对应要素属性表,整数型栅格对应值属性表,加载图层后均可称图层属性表
7、地图文档
地图文档是ArcGIS中的基本应用单元,数据库、图层、属性表的各种定义、设置均保存在地图文档中,它通过数据库调用多项数据源,与数据源相对独立。即地图文档不保存真实的数据层,而存储当前数据的图层路径、符号系统、视图状态、图形修饰等信息。当前的数据可指要素(点线面);要素类;图层(Layer);属性表(Table);数据框;数据源(.shp、.dbf、.shx、.prj、.sbn、.sbx、.xml)
8、 arcgis 中有哪些注记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①文档注记(Map Document Annotation):其字符是图形的一种,存储在地图文档中,输入简单、灵活,很难用于其他地图文档,适用于少量、临时性的注记。
②属性标注(Label):标注内容来自要素的属性,并与属性表中字段属性值自动保持一致。适合大量标注。
③注记要素(Annotation Feature):作为独立要素类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有专门的输入、编辑工具,可精确控制位置、大小、排列等,以独立图层出现,可被不同地图文档、数据框调用,适用于量大、位置密集的注记。
9、如何建立拓扑
首先在ArcCatalog中建立拓扑规则:新建地理数据库,再在其下新建要素集并导入要素类。最后新建拓扑,进行命名并指定拓扑容差,选择参与拓扑的要素类并设置坐标精度等级,添加拓扑规则。完成后在ArcMap中进行拓扑处理和检查即可。
10、如何利用拓扑关系检测数据质量
首先新建地理数据库,再在其下新建要素集并导入要素类。针对同一图层,右键要素数据集新建单个要素类的拓扑关系,指定拓扑规则,验证拓扑关系,进行数据质量的检验。针对不同图层,在不同图层所在的同一要素数据集中建立要素类之间的拓扑关系,设定要素类等级,等级越小相对改动越小。进行数据质量的检验。
11、连接和关联的区别
区别:
(1)逻辑关系不一样:关联的两个表之间的记录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 连接则不能实现“一对多”。 (2)显示效果不一样:关联操作不能将不同表合并显示,要来回切换。连接则能将被连接的表合并到结果表中,使表的字段得到扩展,让表显得简洁、紧凑,查询较为简单。
因此,关联能实现的逻辑关系多,连接的查询界面简洁。
联系:都是对两张表进行操作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联系还需要找一下!!!)
12、合并merge&联合union
Merge:合并输入要素类、表到新的要素类、表中。可以联合一般的属性表,合并属性
如:县polygon,只有name属性,现在需要添加其他信息;其他信息放在一般的属性数据库中。属性表和图形属性有共同的name字段,可以连接后才用合并工具,选择需要的属性字段,生成独立的新要素。
图形上,merge只能合并相同类型的要素类和表,且不处理要素,只简单地把要素放到一个要素类里,因此输出的要素类可能会有重叠或缝隙。
属性表上,merge会把相同名字的字段合成一个,其余的按顺序全部加入输出要素类属性表中,原fid将会丢弃。
merge可以进行字段映射。
Union:合并输入要素类到新的要素类中。
图形上,union只能合并面类型的要素类。两个要素类合并相交是会使之单独形成多部件要素;允许缝隙则不处理,不允许缝隙则缝隙将生成要素。
属性表上,union合并属性表的选项有三个:all、no_fid和only_fid。all将两个要素类的属性表字段(包括fid)按顺序全部放在输出要素类的属性表中。同名字段后加数字以示区别。no_fid将两个要素类的属性表中除fid外的字段按顺序全部放在输出要素类的属性表中。 only_fid 只将两个要素类的属性表中的fid放到输出要素类的属性表中,在fid后加要素类名称以示区别。
union 不做字段映射。
13、Merge、union、append 均为合并,开始,过程,结果,有什么不同?
Merge:针对同一要素类中的要素操作,操作完成后原来的要素消失
Union:针对要素类中的要素操作,可对不同图层的要素进行操作,新生要素在目标图层中产生
Append:一般用于将多个要素类合并。比如将两个省的数据合并到一个要素类中。
14、空间连接和属性连接的区别
①生成结果不同:空间连接后生成新表,目标表和源表保持不变。属性连接只是在目标表上做扩展。
②对应关系不同:空间连接的一对多关系采用“汇总连接”。 汇总连接:首先用一个字段将所有字段划分到多个分组中,然后计算每个分组中其他字段的统计信息。 属性连接不支持一对多关系(一对多可使用属性关联)
15、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地理坐标系:用经纬线、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根据某种投影方法,将地理坐标系中由经纬度确定的三维球面坐标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所使用的坐标系统,是平面坐标系,使用基于X,Y值的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即投影坐标系统在二维平面上有恒定的长度、角度和面积
联系:
投影坐标系是通过地球的近似椭球体投影得到的坐标系,它对应于某个唯一的地理坐标系。通常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是一对多的关系。投影坐标系由其对应的地理坐标系和投影方法确定。
16、Arcgis可以添加什么数据?
可以添加数据集、图层和结果(dem等)
shp,dbf,lyr,gdb,bmp,jpg,tif,gif,mdb,Dwg,Xls(10个)
17、在dataset下面可以新建什么数据?
要素类,关系类,terrain,网络数据集,几何网络,拓扑,宗地结构(7个)
18、几何网络和网络数据集的区别
几何数据集与网络数据集时Arcgis中的两种不同网络数据结构。
几何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特征要素类,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点要素和线要素组成,可在要素集下创建,可对图形与属性进行编辑。其主要有流向分析和追踪分析两大功能,对应设施网络分析模块。常用于研究网络状态、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与分配情况。其中资源只能按照约定的方向流动。
网络数据集是点要素和线要素的集合,相当于要素集,由拓扑结构形成,不能编辑图形。共有路由、服务区、最近设施起止成本矩阵四大功能,对应网络分析模块。常用于地理网络的路径、服务范围与资源分配等分析。其资源流动方向、速度等可自由改变。
19、地图单位、显示单位、打印输出单位
地图单位是在地图或场景中绘制空间数据所使用单位,为只读状态,仅能通过修改地图或场景的坐标系进行修改。
显示单位是地图显示时光标位置的单位,在地图或场景的底部显示。可以从“视图——数据框属性— —常规——单位——显示”进行修改。
打印输出单位输出图像的实际单位。
20、 DWG 文件的利用方法/如何将CAD数据转入到ArcGIS中?
1、DWG转shapefile文件:Arcmap中加载DWG数据右键导出数据,选择要素类型(点线面)即可。
2、如何把 AutoCAD 线文件转换成 geodatabase 面文件,包含属性:在 Arccatalog 中新建地理数据库,并新建要素数据集,设置好坐标系之后,右键目标 CAD数据文件,选择导入要素类将其导入,完成将线实体转化为线要素,并将DWG 的文字实体转化为点要素,可用于文字标注,并将XLS 工作表转化成属性表,在利用拓扑查错后,通过要素转面操作,将线要素生成多边形,并保留标注要素
3、CAD 数据怎么利用 Arcgis 转换成 geodatabase:在 Arccatalog 中新建地理数据库,并新建要素数据集,设置好坐标系之后,右键目标 CAD数据文件,选择导入要素类将其导入,完成将线实体转化为线要素,其相关特征文件可转化成要素属性表的字段
2、转换为Shapefile:右键dwg数据导出数据。标准工具条中点击catalog,调出目录窗口后右键选择属性,进入shapefile属性对话框,在XY坐标系选项进行选择。
3、转geodatabase
1) 新建地理数据库和要素数据集,选择坐标系
2) DWG线转面:将DWG的要素实体进行转换,如文字实体转换为点实体、线实体转换为线要素。并将XLS 工作表转换成独立属性表;使用拓扑关系检查数据质量;修正拓扑错误;线要素生成多边形;转换输入多边形其他属性。
3) DWG 的线实体转换成线要素;利用线要素的拓扑关系检查数据质量;标记异常;修正悬挂点;消除伪结点、重复线,打断交叉线
补充:CAD中的块数据相当于Arcgis中的要素(点线面),可重复使用。块有两种类型,普通块指的是block创建后的块;动态块是block创建后,再对块进行一些可见性、参数等设置,可实现选择性显示块内容。
21、地形因子(会考如何提取吗?)
坡度、坡向、地面曲率
一阶坡面因子:坡度、坡向 2
二阶坡面因子: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 4
复合坡面因子:坡长、坡形因子、地形粗糙度、地形起伏度、高程变异系数、地表切割深度等。 6
22、怎么提取山顶点
加载dem数据后进行焦点统计:计算给定统计栅格窗口中的最大值,然后进行栅格计算:将原栅格与上一步得到的栅格相减,等于0的既是山顶点。
山底点与山顶点类似,只是最大值改为最小值
23、怎么提取山谷线(山脊线)
(1) 获取坡向变率(平面曲率)
在DEM属性里面获取最大值-用最大值减DEM获取反DEM(FDEM)-分别用DEM和FDEM求坡度的坡度P1和P2-最终的平面曲率为P = ( ( P1 + P1 )- ABS ( P1- P2 ) ) / 2
(2) 获取DEM平均值
焦点统计,设置统计类型为平均值,输出栅格记作MEAN
(3) 提取山脊线
栅格计算器,计算公式为:山脊线 = (平面曲率 > 80 ) & (平均值- DEM > 0 )
(4) 提取山谷线
栅格计算器,计算公式为:山谷线 = (平面曲率 > 80 ) & (平均值- DEM < 0 )
24、怎么利用现有数据进行分析选址
对现有中学,人口分布,土地规划进行分析,为新建中学提供选址评价,可利用的三个数据:
1、现有中学:要求新建中学不可距离已有中学太近
2、人口调查:新建中学应在人口较密集的地方
3、规划土地使用:工业用地不适合建学校,居民地和商业用地适合
步骤:
(1)加载数据,并对地理处理环境进行参数设置
(2)生成现有中学点图层的距离栅格、人口密度栅格、土地利用栅格
(3)对生成的栅格(中学距离、人口密度、土地使用)进行重分类,分别得到得Rschool、Rpopu、Rlanduse;重分类依据为,不符合要求的设置为0,其他的按等级赋值,越符合的给的值越高。
(4) 对重分类数据进行栅格计算,将上一步得到的数据相乘即Rschool*Rpopu*Rlanduse得Calc01, 并对Calc01 重分类为两类,符合为1不符合为0,得到r_calc;同时将得到的数据相加即Rschool+Rpopu+Rlanduse得Calc02,即相加后单元取值越大则越适合建立中学,反之不合适。
(5) 最后将Calc02和r_calc相乘即r_calc*Calc02得到最终结果Calculation。再对 Calculation 进行色彩分级,取值为0的不显示,取值由低到高色彩由浅到深,即可清楚地看出哪里适合建设学校。
25、什么是栅格重分类,一般什么情况用?
栅格重分类是一种(提供多种可对输入像元值进行重分类或更改为替代值方法的)工具。
离散/连续的栅格均可以进行栅格重分类。
一般使用重分类是为了根据新值替换旧值、将某些值归为一类、将值重分类为公共比例、将特定值设置为Nodata,或Nodata设为新值。
本质上采用重分类工具就是将原像元值进行修改以达到想要的目的,如对离开现有中学距离栅格、人口密度栅格、土地使用栅格重分类,以获得新中学选址的基础图层等等。
26、在缓冲区分析里面有哪些设置?
输入要素、输出要素、距离(线性单位/字段)、侧类型、末端类型、融合类型、融合字段。
距离:线性单位——缓冲区的半径为一个值;字段——缓冲区的半径为输入要素的某个属性值。
侧类型:分为左侧、右侧、全部,即在左侧或右侧或左右都有建立缓冲区。
末端类型:即对于线要素末端的类型,圆、角等
融合类型:缓冲区重合区域的处理类型
27、什么是泰森多边形?(矢量的)
泰森多边形是一组由连接两邻点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特点是:泰森多边形内部任一点距离泰森多边形内部的样点最近。(样点即是构建泰森多边形时的点)
泰森多边形的构建:从很多点出发,构建狄洛尼三角网,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连接外接圆圆心就得到泰森多边形。
28、邻近分析
邻近分析时GIS的常用功能,发生在两个集合之间,一个集合为分析要素(输入要素)另一个集合为邻近对象(邻近要素),分析过程是在邻近对象中为分析对象搜索要素,并计算相互距离。当分析对象和邻近对象均为多个要素时,要为分析对象找出哪个要素最近并保留相互距离。若邻近对象仅有一个要素,就不必搜索距离搜索。(出现在包含,相交等情况一般按0处理)
邻近分析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情况?并举例解释其作用 试卷
(1)点和点的邻近分析:学生离开某小学的距离
(2)点和线的邻近分析:距离公交线路的远近分类显示村庄
(3)面和面的邻近分析:计算工业用地和某段河道边界的距离
邻近分析往往被组合到更复杂的空间分析过程中,可以计算出最短路径
29、邻域分析
对待计算的栅格逐栅格进行计算,每个栅格作为中心,向外扩展一定范围形成分析窗口,再根据分析窗口中的值进行函数运算得到新值。
30、通视分析3DAnalyst
通视分析:确定穿过由表面和可选多面体数据集组成的障碍物的视线的可见性。通视分析可依托TIN或栅格表面计算来判断三维空间内两点之间有无遮挡物,。
临时输入视线,输入为图形,计算结果也是图形。
观察点和目标点在三维表面上,可通过对话框输入观察点和目标点相对于三维表面的高程。
还可借用生成纵剖面的方法,沿着临时视线产生剖面图, 观察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视线遮挡状况。
31、视域分析3DAnalyst
视域分析:识别从各栅格表面位置进行观察时可见的观察点。视域分析只能依托栅格表面,如果只有 TIN,需先转换为栅格。视域分析有观察点和观察路径两种方法。如果是观察点,应是矢量点要素,有高程属性。如果是观察路径,应是三维线要素,其高程可以沿路径而变化。
基于视点的视域分析:3DAnalyst>转换>由TIN 转出>TIN转栅格(输入、输出、采样间隔) 得到栅格;3DAnalyst>可见性>视域(输入栅格、输入观察点、输出栅格、Spot设定观察点的绝对高程值)对单个观察点进行可视范围分析
基于路径的视域分析:3D Analyst>功能性表面>插值Shape(输入表面、输入要素类、输出要素类)二维线要素转化为3D;3DAnalyst>可见性>视域——>选择道路进行视域分析。
(4)根据三维线要素分析通视性
1)地形表面上已有视线的通视分析
3DAnalyst>可见性>通视分析(输入表面、输入线要素、输出障碍点要素)
2)多面体要素参与通视分析
二维转三维表示:3DAnalyst>转换>3D图层转要素类(输入、输出)
通视分析:3DAnalyst>可见性>通视分析(输入表面、输入线要素、输入要素、输出要素类、输出障 碍点要素)
(5)天际线与建筑限高
1)天际线:3DAnalyst>可见性>天际线(输入观察点要素、表面要素、输出)
天际线障碍:3DAnalyst>可见性>天际线障碍(输入、输出)
2)获得位于障碍面表面的网格点
3DAnalyst>转换>有 TIN 转出>TIN转栅格(输入、输出、采样间隔)
3DAnalyst>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
3DAnalyst>转换>3D 图层转要素
3DAnalyst>3D 要素>3D 线与多面体相交
3)产生限制建筑相对高度的栅格
3DAnalyst>转换工具>转为栅格>点转栅格
3DAnalyst>栅格计算>减
32、基本坐标系分类和概念:坐标系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空间参考。
(1)地理坐标系
用经纬度表示地物的空间位置。
国内较常用的有Beijing 1954、Xian 1980、CGCS 2000及WGS 1984。
(2)投影坐标系
用二维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地物的空间位置。
国内较常用的有GaussKrugerBeijing1954、Gauss KrugerXian 1980和AsiaLambert Conformal Conic。
(3)垂直坐标系
地物离开地心的距离或相对于标准海平面的高程。在ArcMap或ArcCatalog 中,往往以Z坐标出现。
较常用的有 Yellow Sea 1956、Yellow Sea 1985及 WGS 1984。
33、插值的方法(7)
- 反距离权重法:通过对待处理像元邻域中的样本点取平均值来估计像元值,点到待求像元的中心越近,其在平均过程中的影响或权重越大
- 克里金法:通过一组具有 z 值的分散点生成估计表面的高级统计过程。在选择生成输出表面的最佳估算方法之前,应该对 z 值所表示现象的空间行为进行彻底调查。
- 自然邻域法插值:找到距查询点最近的输入样本子集,并基于区域大小按比例对这些样本用权重来进行插值。
- 样条函数法:利用最小化表面总曲率的数学函数来估计值,从而生成恰好经过输入点的平滑表面
- 含障碍的样条函数:与样条函数法类似,兼顾在输入障碍和输入点数据中编码的不连续性。
- 地形转栅格和依据文件实现地形转栅格:用于创建可更准确地表示自然水系表面的表面,通过这种方法创建的表面可更好地保留输入等值线数据中的山脊线和河流网络。
- 趋势面法:将由数学函数定义的平滑表面与输入样本点进行拟合的全局多项式插值法。 趋势表面会逐渐变化,并捕捉数据中的粗尺度模式。
34、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有哪些功能
叠加、多元、区域、
提取、局部、密度、
插值、数学、条件、
水文(盆域、集水区)、表面(坡度坡向等值线)、距离(成本距离,欧式距离)、
邻域分析(点统计、焦点统计)、重分类。栅格代数
35、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t)工具条有分析、服务器、网络数据集、转弯要素类
包含功能:
产生最佳路径、查找最邻近设施、服务区分析
道路单向行驶、上下行车速不同、交叉口互通限制
产生最佳路径的详细步骤:
1、新建网络数据集并设置地理处理环境,工作空间及输出坐标系
2、添加要素类到地图,导入障碍点和站点,调整和编辑后点击求解得到最佳路径
3、对于道路合并情况,需重新构建网络数据集得到新路径
36、3D Analyst工具箱
3D要素、功能性表⾯、可⻅性、
数据管理、表⾯三⻆化、转换
栅格插值、栅格表⾯、栅格计算、栅格重分类、
36、network analyst 和 spatial analyst 的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相同:空间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地理要素、栅格这种空间数据;网络分析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数据集。
②处理思路不同: 空间分析一般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其处理过程可以简化为:y = fun(x) 其中x为输入空间数据,y为输出空间数据,fun()为空间分析处理方法;网络分析是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对网络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研究的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则在于人类活动总是趋于一定目标选择达到最佳效果。
③用途不同:空间分析是获取相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形成和演变等信息并进行分析。 网络分析是研究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时资源的分配最佳。
37、水文分析的步骤?
1、使用水文分析模块Fill工具,基于DEM填洼得DEM_Fill;
2、基于DEM_Fill,提取水流的方向Flow direction;
3、基于Flow direction,提取水流累积量Flow accumulation;
4、栅格计算器提取累积量大于500(1000)数据,并利用栅格重分类功能,只保留大于500(1000);
5、栅格转矢量(stream to feature,转换工具toshapefile)
37、如何基于某一河流区域的DEM数据提取该区域的河流? 试卷
1、使用水文分析模块Fill工具,基于DEM填洼得DEM_Fill
2、基于DEM_Fill,提取水流的方向Flow direction
3、基于Flow direction,提取水流累积量Flow accumulation,即计算出每一个栅格在水流方向上累积的栅格数
4、进行河网的提取,生成河网,并进行矢量化处理
具体实现过程及步骤:
(1)填洼处理:添加DEM数据-[ArcToolbox]-[SpatialAnalys工具]——>[水文分析]——>[填洼]。Z限制的阈值应根据读入DEM的最小值进行选取,即小于阈值的洼地进行填充,其余作为真实地形保留。
(2)进行流向分析:[ArcToolbox]-[SpatialAnalyst 工具] ——>[水文分析]——>[流向] ,选中填洼后的栅格数据,并勾选强制边缘像元向外流动
(3)计算流水累积量:[ArcToolbox]-[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量] ,流向分析后的数据为输入数据,输出即得水量累计栅格图
(4)提取河流栅格网络:[Arctoolbox]-[Spatial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 ,输入公式: Con("flowaccflow">800,1) 。将流水累积量栅格中栅格单元值(流水累积量)大于 800 的栅格赋值为 1。得到河网栅格图
(5)提取河流网络矢量数据:[ Arctoolbox ]-[ Spatial Analyst 工具 ]——>[ 水文分析 ]——>[ 栅格河网矢量化 ] ,录入栅格河网数据以及水文流向数据,即可得到河流矢量图。
38、Geodatabase是如何组织数据的?
39、Model Builder 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举例解释 试卷
Model Builder 是创建、编辑和管理模型的专用模块,可将一系列地理数据处理工具串联起来,使前一个工具的输出成为下一个工具的输入,成为批处理工作流,提高效率。比如水文分析,利用模型构建器构造模型:先基于DEM填洼,再将填充后数据用于计算流向,再用流向数据进行流量分析来提取水流累积量,然后利用栅格计算器提取水流累积量大于阈值的数据,重分类形成栅格河网,最后将栅格河网转为矢量河网。
意义:利用DEM来提取水系,对于与地表水文情况有关的许多领域如区域规划、农业、林业等有十分重要意义
40、简述空间分析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空间分析定义与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卷
定义: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空间分析特有的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
1、空间位置:利用空间坐标系传递空间对象的定位信息,是空间对象表述的研究基础,即投影与转换理论
2、空间分布:同类空间对象的群体定位信息,包括分布、趋势、对比等内容
3、空间形态:空间对象的几何形态
4、空间距离:空间物体的接近程度
5、空间关系:空间对象的相关关系,包括拓扑、方位、相似、相关等
41、3D Analyst 模块中可视化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情况 试卷
(1)构造视线,输入视线分析通视性、基于视点的视域分析、基于视线的视域分析
(2)通视分析:确定穿过由表面和可选多面体数据集组成的障碍物的视线的可见性。
(3)视点分析:识别从栅格表面位置进行观察时可见的观察点
(4)天际线:生成一个包含天际线轮廓分析结果的线要素类或者多面体要素类
42、土方计算 重点(有个实验报告是这个)
/如何基于一区域的现状等高线图层和设计等高线图层计算该区域的挖填方量 试卷
(1)利用等高线图层产生不规则三角网:ArcToolbox>3D Analyst 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 TIN(输入要素类,输出)。即利用现状等高线生成现状地表模型TIN、利用设计等高线生成设计地表模型TIN
(2)将不规则三角网转为栅格数据:ArcToolbox>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输入、输出、采样距离)。将两个TIN转换为两个栅格地表模型
(3)利用栅格计算器计算该区域的挖填方量: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现-设)得到整型栅格,添加字段,字段计算器计算,统计分析(大于0填方颜色淡,小于0挖方,颜色深)。
43、Arcmap 与 ArcCatalog 区别与联系 试卷
区别:
- 功能与用途上,Arcmap主要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编辑和符号化等,ArcCatalog主要用于数据管理和资源浏览。
- 界面上,Arcmap提供数据视图和工具栏,可进行可视化分析;ArcCatalog则提供数据目录视图,查看和管理数据。
联系:Arcmap 与 ArcCatalog 都是 ArcGIS Desktop 系统的一部分。ArcGISDesktop 由三个用户桌面组件组成,即:ArcMap、ArcCatalog、ArcToolbox。
44、用属性值定义符号,ArcMap能够提供哪5种类型? 重点
要素-单一符号:图层的所有要素均用一种符号,不再分类
定性分类图:用指定的值控制分类
定量分类图:用属性值的大小控制符号
统计指标图(图表):用饼状图、直方分布图和累计直方图等显示属性
多属性分类图:在同一图层上表达多重属性(多个属性,值字段选多个属性, 分层次在分级、分大类再分小类)
45、布局工具条和基本工具条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
区别:布局工具条针对布局视图,仅在布局视图中显示,主要操作对象为地图布局,主要用于整饰地图,有比例尺、图例、文本注释等布局元素;基本工具条针对数据视图,在数据视图中显示,主要操作对象是地图中的地理数据,主要对数据进行查看、操作和编辑,常见的功能为缩放、平移、选择、编辑等。
联系:二者虽然针对的对象不同,但功能上有相似之处。
45、数据视图与布局视图的联系
数据视图为布局视图提供数据,布局视图则进行整饰、打印、出版,制作专题图。并且二者的工具条不同。
46、图层上进行鼠标右键,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区别 重点
标签数不同:栅格数据:有常规、源、显示、符号系统、键元数据、范围。属性中有行数列数、波段数、像元大小等。矢量数据:有常规、源、显示、符号系统、选择、字段、自定义查询、标注、时间、连接和关联、HTML 弹出窗口。数据源中只有数据范围。
47、距离计算有哪些 重点
近邻分配,邻近单元的生成 :Spatical Analyst>距离>欧式分配(输入栅格数据,源字段,输出像元大小,输出)
欧氏距离:根据分配函数将栅格按距离分配给最邻近的源点
考虑成本的近邻分配:Spatical Analyst>距离>成本分配(输入数据,输入成本,输出)
公路选线的最低成本路径 :Spatical Analyst>距离>成本路径(输入数据,成本栅格数据,输出数据)
计算成本距离 :Spatical Analyst>距离>成本距离(输入公路终点数据,成本,输出路径)
48、空间位置查询 重点 (查询和选择分开)
包含、相交、相邻选择查询、空间连接查询
选择空间要素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1) 按属性选择:依据规范的SQL编写查询语句,实现对要素的选择。适用于已知要素的属性但不知道它位置。
(2) 按位置选择:通过已知图层要素选择与它相交、重合,包围等空间位置关系的其他图层要素,适用于不知道属性但知道所要选择要素附近某个已知要素的情况。
(3) 按图形选择:根据图形的形状选择与其相交的其他要素,适用于知道某些要素的大概位置,但不知道属性,旁边也没有明显要素的情况
48、查询空间要素的三种基本途径
1、用鼠标点击查询单要素(用识别工具或HTML格式显示工具)
2、用鼠标点击选择要素或临时设定查询范围(用选择要素工具)
3、绘图查询
48、查询属性记录的三种基本途径
1、特定字符串或属性值查询(用查找工具)
2、用鼠标点击记录查询(选择记录)
3、按属性选择查询(条件组合查询)
49、制图综合的核心与基础是什么?
图形的概括与简化是制图综合的核心,线的简化是基础。(常用提取中心线来简化线,线的平滑使线变得更为美观)
50、什么是栅格数据,什么是矢量数据,二者有什么区别?
区别
- 存储结构不同。栅格数据是通过均匀网格的方式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每个网格单元被称为像素或像素,代表一个空间位置的属性值。矢量数据通过点线面来表示地理空间中的特征,每个几何对象用一组坐标值来表示。
- 空间精度不同。栅格数据精度受像素大小限制,而矢量数据精度不受限制。
- 使用场景不同。栅格数据适用于连续的空间数据,如高程、温度,常用于需要栅格运算、空间差值等的场景;矢量数据适用于离散的空间数据,特别是需要精确表示边界和几何形态描述的地物,常用于需要精确几何分析、拓扑分析等场景。
51、矢量转栅格方法,栅格转矢量 重点(搞不明白算什么重点)
面转栅格:打开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转换工具)→“To Raster”(转为栅格)→“Polygon to Raster”。
栅格转面:打开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转换工具)→“From Raster”(由栅格转出)→“Raster to Polygon”
52、小知识点
- 赤道附近经差1度,实际差约111.3千米
- 东伪偏移:投影面往东500km偏移,是为了防止坐标出现负值
- 用不同坐标系建立两个data frame原因:(1)在同一区域但离得远。(2)不在同一区域。
- 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ME。
- 图层属性-符号系统-分类中的中断值后面的小数位数没必要设置太多。 设置的位数小,看起来更整齐,太多了没有意义
- ArcGIS 可以通过位置和属性进行选择。
- 在10.8中保存的.mxd文件,在10.1-10.6中是不能打开。反过来是可以
- Arcgis 和Arcgis pro:当前的主流发展为Arcgis pro,在界面上,类似office;Arcgis的三维不好实现,pro支持三维、支持多窗口
- GIS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空间分析是GIS的内核,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
- 注记方法: 属性-绘图工具条-annotation
- 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增加搜索半径和搜寻采样点数,效果更好;减小幂值,效果变差。
- 密度分析得到的栅格单元取值量纲一般是单位面积的数量
- 核密度估算法中搜索半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果:搜索半径参数的值越大,生成的栅格就越平滑,更通用;但输出像元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像元值越小,像素点就越多,则分辨率越高。
- 网络显示三维:webgl
- 选择下面的交互式选择方法包括:添加到当前选择内容、从当前选择内容移除、从当前选择内容中选择。
- 图层框右侧有“!”:原因是打开的地图文档存储的数据地址发生改变,或是相对路径,但数据源缺失。重新选择数据源即可解决
- 栅格转ASCLL码(txt)与ASCLL转栅格,修改栅格属性值(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ASCLL)
- Json文件: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53、建立拓扑有哪些规则?(至少5个)
不能重叠、不能相交、不能自相交、不自重叠、不能有悬挂点、不能有伪节点、必须位于内部、不能与其他要素相交
54、编辑器有哪些功能?
开始编辑、停止编辑、保存编辑内容
移动、分割、构造点
联合、合并、缓冲区
平行复制、裁剪、验证要素
捕捉、更多编辑工具(空间校正、高级编辑、拓扑、制图表达)、编辑窗口
55、元数据有哪些?
名称、数据类型、缩略图、标签、摘要、描述、制作者名单、坐标范围、比例范围、使用限制
56、坐标校正会有哪一些校正方法?适用条件是什么
仿射变换校正、橡皮页变换校正、边匹配校正、影像配准
仿射变换校正:适用于坐标之间的线性变换
橡皮页变换校正:适用于非线性形变
边匹配校正:适用于图像或地图边界对接,需有明显的边界特征
影像配准:适用于将影像数据与已知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匹配
57、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考虑4种因素对坐标变换的影响:非等比例缩放、平移、旋转、倾斜。计算公式为
x'= Ax + By+C y'= Dx + Ey+F
式中,x,y为转换前的坐标,x',y'为转换后的坐标,6个待定参数一般用最小二乘法算出,位移链接线至少要设3条,实际使用一般有4条或更多。
58、空间校正和地理配准的区别
1、目的不同:空间校正是针对矢量数据,将数据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可以纠正几何变形。重点在修复数据的几何形态。地理配准是针对栅格数据,将数据与一个已知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匹配,使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地理位置。重点在确保影像的空间位置正确。
2、过程方法不同:空间校正通过几何模型进行几何修正,而地理配准通过控制点进行几何变换。
59、完成草图和完成部件
完成草图主要是对单一要素的创建或编辑完成,如绘制完一个几何形状,完成部件主要针对那些需要处理多部件几何对象,如多部件多边形,其标志某一部件的编辑完成,可以继续编辑下一部件。
60、什么是重采样
依据周围值计算中间像元的值,包括最邻近法、双线性插值法、三次卷积插值法
61、选择要素和选择元素的区别
要素针对的是空间数据,元素针对的是非空间元素,如标题、图例、比例尺、图形。要素的选择可以通过属性选择、空间位置选择、图形选择,元素的选择直接点击选择并编辑即可。
62、图层可以存储什么信息?
.shp:存储地理数据的几何实体
.shx:存储地理数据几何实体的索引
.dbf:存储地理数据几何实体的属性
.prj:存储空间参考信息
.mxs:文件的地理编码索引(用于读写shp文件)
.xml:以xml格式保存元数据
63、简单解释符号、属性、要素三者的相互关系
要素有自己的属性,在要素显示中有形态位置和符号两个决定因素,前者由要素决定,后者又属性值决定,即要素属性表使要素和属性产生联系,从而影响到符号。
64、点密度和核密度的区别
点密度是把每个像元的周围都定义了一个领域,将落入邻域内的点的数量相加,然后除以邻域⾯积,即得到点要素的密度,邻域内个点权重相同;核密度是通过核函数进⾏密度计算,离中⼼越近权重越⾼,反之越低,中⼼像元获得最⾼值,在搜索半径内向周围发散,邻域边界的像元值为0。
今年考的内容在上面都有,整体来说,空间分析放海了,大家好好背背这些题目,就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