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80
ziyi_lin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享元模式强调的是共享对象,不共享对象的行为。通过共享对象来优化内存使用,尤其适用于有大量相似对象的场景。它通过分离对象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实现了内部状态的内存复用,减少了对象创建的开销。在需要管理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应用中,享元模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1-24 11:44:07 · 321 阅读 · 0 评论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这些不同类型的代理模式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各自发挥作用,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情况。比如:Spring AOP使用了动态代理模式+自定义注解实现的切面编程;JavaRMI Java平台之间的远程方法调用;RPC框架实现跨平台的远程过程调用。代理模式的思想不仅仅是代码的编写,比如服务器的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代理对象同样可以起到服务访问日志记录(审计);请求服务器只知道代理服务器的IP,对于目标服务器起到安全保护,同时可以设置IP的黑白名单和限流等;服务器网络之间的解耦。原创 2025-01-24 09:58:45 · 1029 阅读 · 0 评论 -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策略设计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策略),将每个算法封装到独立的策略类中,并通过上下文类动态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策略,从而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端。原创 2025-01-23 16:55:50 · 367 阅读 · 0 评论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其核心在于将多个处理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允许请求沿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该请求,从而实现请求的解耦和动态的处理顺序管理,并且处理者易于扩展,使得程序更加灵活。原创 2025-01-23 16:32:17 · 737 阅读 · 0 评论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自动收到通知并更新,从而实现对象之间的松耦合和动态响应,同时便于观察者的扩展。原创 2025-01-23 15:14:56 · 49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