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
概念:算法就是将你需要完成的功能以更高效、所占用的内存更低.
一、二分查找
功能
此算法是用来完成查询的算法,它的查询时间复杂度:O(log n)
实现方式
注意:在使用二分查找法时,必须先将所给所有数据进行排序(下面的演示默认是从小到大),才可以进行查询,否则将不能用此此算法。
实现原理:当有组数据时,我们会将此数据进行存储在一个数组中,在定义三个变量(head、value、end)
head变量:用来存储数组中的第一个索引(也就是最小值)。
value变量:用来存储所要查询的数据。
end变量:用来存储数组中最后一个索引(也就是最大值)。
定义完这三个变量之后,在进行循环,循环逻辑是:
进行判断head与end之间的值是否是大于或者小于value值,若是中间值大于value则将end变量重新赋值为中间值的索引,若是中间值小于value值则将head变量重新赋值为中间值的索引,若当发现中间值等于value值则返回中间值的索引,按照这个逻辑循环,若当head变量大于或者等于end变量时则说明此组数据没有所要查询的value值
实例
//二分查找法:
// !!!前提是在数组是有序的情况下。!!!
//代码如下;
System.out.println("二分查找法");
int arr3[] = new int[]{1,2,3,4,5,6,7,8,9,12,23,34,45,56,67,78,89,90};
int head = 0;
int end = arr3.length-1;
int value = 34;
boolean isflag1 = true;
while (head <= end){
int mid = (head+end)/2;
if (value == arr3[mid]){
System.out.println("已找到‘"+value+"',它的位置在"+mid);
isflag1 = false;
break;
} else if (value < arr3[mid]) {
end = mid-1;
} else if (value > arr3[mid]) {
head = mid+1;
}
}
二、冒泡排序
功能
此算法是用来完成排序的功能。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实现方式
实现原理:此算法的实现逻辑很简单,就是将此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放到数组的最后或者第一个的位置上,之后在以这个最大值为标准依次按照大到小的方式进行排序。
实例
//冒泡排序
//代码如下
int arr4[] = new int[]{23,123,345,6723,45,435,678,123,23};
//若是不懂的话可以在此打一个断点进行调试,一步一步的看。
for (int i = 0; i < arr4.length-1; i++) {
for (int j = 0; j < arr4.length-1-i; j++) {
if (arr4[j] > arr4[j+1]){
// 交换arr4[i]与arr4[i+1]
int temp = arr4[j];
arr4[j] = arr4[j+1];
arr4[j+1] = temp;
}
}
}
//输出数组
Arrays.stream(arr4).forEach( arr ->{
System.out.println(a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