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
设备名 冲突域 广播域
路由器 隔离 隔离
交换机 隔离 不隔离
集线器 不隔离 不隔离
网线(双绞线)
橙白 橙 绿白 绿 蓝白 蓝 棕白 棕
568A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粽
568B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弱电 < 12V
网线用1236根来接收和发送信号,而4578用于抗干扰及保证信号稳定性:
IP地址:
ip地址组成 : IP地址由4部分数字组成,每部分数字对应于8位二进制数字,各部分之间用小数点分开 这是点分2进制 .每如果换算为10进制我们称为点分10进制, 每个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地址(NetID)和主机地址(HostID).网络地址表示其属于互联网中的哪一个网络,而主机地址则表示其属于该网络中的哪一台主机.
ip地址的划分
ip地址划分为五类 为 A,B,C,D,E
A类地址:范围从0-127,0是保留的并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用于测试环回用的。因此
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如:10.0.0.1,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0.0.0.1 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方的-2主机数目)。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0.0.0
127.0.0.0到127.255.255.255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B类地址:范围从128-191,如172.168.1.1,第一和第二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2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4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2的16次方-2)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0.0
169.254.0.0到169.254.255.255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这时你将会从169.254.0.0到169.254.255.255中临时获得一个IP地址。
C类地址:范围从192-223,如192.168.1.1,第一,第二,第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最后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2的8次方-2)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 255.255.255.0
D类地址:范围从224-239,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224.0.0.0-239.255.255.255 组播地址
子网掩码就是为了区分ip地址的中的网络号和主机号的
私有地址
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在A类地址中,10.0.0.0到10.255.255.255是私有地址/8
在B类地址中,172.16.0.0到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16
在C类地址中,192.168.0.0到192.168.255.255是私有地址。/24
查询ip地址
BROADCAST 广播
MULTICAST 多播/组播
unicast 单播
mtu 最大传输单元
临时修改ip
ifconfig ens33 10.10.10.100/24
设置动态ip
TYPE=Ethernet
BOOTPROTO=dhcp
NAME=ens33
DEVICE=ens33
ONBOOT=yes
设置静态ip
TYPE=Ethernet #网卡类型 以太网
BOOTPROTO=none #dhcp 动态 none和static都是静态
NAME=ens33 #网卡名字
DEVICE=ens33 #设备名字
ONBOOT=yes #开机自启动
IPADDR=192.168.147.128 #静态ip
PREFIX=24 #掩码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47.2 #网关 扩网段通信
DNS1=114.114.114.114 #DNS服务器地址
ping命令
ping 192.168.147.133
64 bytes from 192.168.147.133: icmp_seq=1 ttl=64 time=0.374 ms
64 bytes 数据
from 192.168.147.133 来源ip
icmp_seq 序列
ttl 生存时间 跳数 表示经过几个路由
time延迟
跨网段通信
关闭NetworkManager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
方式一:
网关:开启转发(临时)
[root@localhost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网关:开启转发(永久)
[root@localhost ~]# vim /etc/sysctl.conf
net.ipv4.ip_forward = 1
[root@localhost ~]# sysctl -p
A主机的默认网关 指向 192.168.147.222
[root@localhost ~]# route del default gw 192.168.147.2
[root@localhost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47.222
B主机的默认网关 指向10.10.10.222
[root@localhost ~]# route del default gw 10.10.10.2
[root@localhost ~]# route add default gw 10.10.10.222
方法二:静态路由
主机1:192.168.147.128
[root@localhost ~]# route add -net 10.10.10.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ns33 添加了一个网络到路由表,并指定了通过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删除
[root@localhost ~]# route del -net 10.10.10.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ns33
主机2:10.10.10.10
[root@localhost roobit]# route add -net 192.168.147.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ns33
删除
[root@localhost roobit]# route del -net 192.168.147.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ns33
方式三:一半网关 一半静态路由
主机1(192.168.147.133)
[root@localhost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47.200 添加默认网关的路由命令
主机2(10.10.10.10)
route add -net 192.168.147.0/24 dev ens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