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商品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最早出现且使用最广泛、延续时间最久的实物货币就是“贝”。我国既是如此,无论是否是在华夏大地散出去的,亦或是过去的殷墟区域,或辉县古墓发掘的,贝的种类无外乎:Cypraea moneta与Cypraea anuulus两大类, 活贝洁白有光,炫彩夺目。目前,在我国各地发现的贝,基本大都背面已磨平,光彩均已剥落。
贝是暖海里生长的一种动物。我国古文献中凡是提到贝的产地的都远在南海或东海。如:《南史》载:“婆利国,在广州东南,产紫贝”。《广州志》说:“紫贝最为美者出交州”。《南越志》记:“土产明珠大贝”。《交州记》云:“大贝出日南”.《本草经》载:“贝子一名贝齿,生东海”。《南州异物志》刊:“交趾北南海中有大文贝,质白而文紫色”。一般来说Cypraea moneta和Cyptaea annulus大量生长于印度洋和南海沿岸和岛屿的附近。我国仅台湾、香港与海南岛生长。离我国较近的产地有交趾支那沿海地区与马来半岛某些地区。我国史前遗址中,殷墟地区与周慕出土的紫贝的来源决不出上记各地。郭沫若《十批判书》记:“殷代已有贝,可知必自南方输入。至今南洋土人犹呼贝子为Bia,音与华语相近。可知贝之为物不仅是三、四千年前的舶来品,即贝之为字也是三、四千年前的舶来语。”
紫贝的输入,有三种途径即:贡献、俘获与交易。《今本竹书纪年》载:“周厉王元年“楚人来献龟贝”。虽然这件事只见于《本竹书纪年》, 但我们可以相信所记是史实。周宣王时代的“兮甲盘”铭有“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畮(贿)人,毋敢不出其
”郭沫若说
是“贝布之布之本字”,唐兰说是赋字之初文,杨树达说是帛字.这些说法未有证据支撑。
由白贝二字合成,想必应与贝有关。
当然向周王庭贡良的不只南淮夷,还有其他的部族与国。“”铭文曰,“佳王九年九月甲寅,王命
公征
,
公至,告。二月
至见,献
。”
字即
字,这是学术界所共认的。
,郭沫若说是微国之君,国土在今四川巴县。若被证实,具有重要意义。因现存金文中所见向周王贡贝的王国都在南方。只能通过或是从南方的国或部族那里,周人乃至殷人才能获得贝。 向南方的国或部族勒索贝,在历史上实行了很长的时间,《南西夷两粤朝鲜传》载至晚到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南粤(今广东省)仍向汉代皇室贡纳紫贝五百。
除贡献以外,战争掠夺也是周人获得贝的手段。周金文中有好几桩“孚(俘)贝”记事。成王时代的“吕行壶”是吕行因战胜孚贝而造,“鼎”是
因伐
(豫)孚贝而铸。为孚贝而作器纪念和因孚金而作器纪念自然是同一性质的。孚金、孚贝虽未记数,但所虏获量之庞大,是可想见的。周人因孚贝而得贝,商人或许也是这样。
贡献虏获以外,商周时候黄河流域的居民还可以通过交换而得到贝。郭沫若特别肯定这种可能。人类最初的商业是以物易物发生于部落之间,商代通过交换而贝得传人中原是自然的。惜文献无记载,考古材料仍未整理出头绪,无法具体证实。事实上,因交换而传入的贝,数量亦恐不在少数。
马克思说,在交换发展的过程中,从外边传入的最重要的自然品可能被当作一般的等价物而获得货币形态,货币在我国早年历史上的情况,就是马克思货币发生理论的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