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地址规划,如图所示:
第二步:配IP
第三步:在设备AR4的GE0/0/2口开启DHCP服务
PC1与PC2均通过DHCP服务获取到IP
第四步:写路由,以AR1为例可将AR5以左的IP汇总为:192.168.1.0/26;192.168.1.128/26;192.168.1.192/26,AR5及以左部分均用一条缺省路由代替
第五步:经检验AR1、2、3、4、5各几口以及环回均可互相ping通,以AR1为例:
第六步:在AR5的公有IP所在端口设置一对多的NAT
经检验AR5以左可以ping通AR6的环回,以AR1为例:
第七步:在设备AR2开启远程登录功能
第八步:在设备AR5通过端口映射绑定AR2的G0/0/0接口的23端口与公有IP12.1.1.1
经检验AR6可以通过12.1.1.1登录AR2
TCP:传输控制协议—除完成传输层基础工作外,还需要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进行3次握手来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请求 应答 确认)
具体流程
握手之前主动打开连接的客户端结束CLOSED阶段,被动打开的服务器端也结束CLOSED阶段,并进入LISTEN阶段。随后开始“三次握手”:
(1)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段TCP报文,其中:
标记位为SYN,表示“请求建立新连接”;
序号为Seq=X(X一般为1);
随后客户端进入SYN-SENT阶段。
(2)服务器端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TCP报文之后,结束LISTEN阶段。并返回一段TCP报文,其中:
标志位为SYN和ACK,表示“确认客户端的报文Seq序号有效,服务器能正常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同意创建新连接”(即告诉客户端,服务器收到了你的数据);
序号为Seq=y;
确认号为Ack=x+1,表示收到客户端的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确认号Ack的值;随后服务器端进入SYN-RCVD阶段。
(3)客户端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确认收到数据的TCP报文之后,明确了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结束SYN-SENT阶段。并返回最后一段TCP报文。其中:
标志位为ACK,表示“确认收到服务器端同意连接的信号”(即告诉服务器,我知道你收到我发的数据了);
序号为Seq=x+1,表示收到服务器端的确认号Ack,并将其值作为自己的序号值;
确认号为Ack=y+1,表示收到服务器端序号Seq,并将其值加1作为自己的确认号Ack的值;
随后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阶段。
服务器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确认收到服务器数据”的TCP报文之后,明确了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是正常的。结束SYN-SENT阶段,进入ESTABLISHED阶段。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输的TCP报文中,双方的确认号Ack和序号Seq的值,都是在彼此Ack和Seq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这样做保证了TCP报文传输的连贯性。一旦出现某一方发出的TCP报文丢失,便无法继续"握手",以此确保了"三次握手"的顺利完成。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这就是“三次握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