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模块化,为什么要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种软件开发的设计模式,它将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接口,并且能够与其他模块独立地工作。
模块化可以
(1)提高代码的复用性:模块化可以将代码划分成可重用的部分,降低代码的冗余和重复,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2)简化代码的维护和调试:当一个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时,进行模块化开发可以使得每个模块都相对独立,这样就可以方便地维护和调试每个模块,而不必考虑整个系统的复杂性。
(3)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模块化可以使得代码更加结构化,清晰明了,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提高开发效率:模块化开发可以使得团队成员在不同模块上并行开发,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5)降低项目的风险:模块化开发可以使得开发人员更加关注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从而降低项目的风险。
总之,模块化开发是一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模式,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效率和可维护性,特别是在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模块化更是必不可少的。
2.衡量模块独立的定性标准是什么?
这两个标准分别是耦合性和内聚性。
(1)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序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
(2)内聚性,又称为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如果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联系得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3.如何理解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信息隐藏:指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这种隐藏可以通过定义一组独立的模块来实现,每个模块仅交换必要的信息,从而避免了修改期间由于疏忽而引入的错误传播到软件的其他部分。例如,一个计算圆面积的模块可以隐藏其内部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过程,对于其他模块而言只需要知道输入半径和输出面积即可。
局部化:指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放得彼此靠近。这种局部化有助于实现信息隐藏,因为不同模块之间的紧密联系被限制在局部范围内,避免了系统中不必要的耦合和依赖。例如,一个处理用户输入的模块可以与一个处理输出的模块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而与其他模块放在不同的文件夹内,这样就实现了局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