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le、APT、ASM、AspectJ、IOC框架
Gradle是一种用于构建和自动化构建流程的开源构建工具。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平台,包括Java、Kotlin、Android等。使用Gradle,开发人员可以定义项目的依赖关系、编译选项、打包配置等,并通过脚本进行自定义构建逻辑。Gradle采用了基于Groovy或Kotlin的声明性DSL(领域特定语言),使得构建过程更加灵活和可读性高。
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是Java语言提供的一种处理注解的工具。它允许开发人员在编译期间处理源代码中的注解,并生成额外的Java类。APT广泛应用于Java开发中,特别是在框架和库中,用于生成辅助代码、实现依赖注入、自动生成代码等。
ASM(字节码操作框架)是一个基于Java字节码的框架,用于分析、修改和生成Java字节码。它提供了一组API和工具,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直接操作字节码,从而实现对类文件的动态修改和增强。ASM被广泛用于实现字节码级别的AOP(面向切面编程)、代码生成、反射优化等功能。
AspectJ是基于Java语言的一个AOP(面向切面编程)框架,通过在编译期间或运行期间织入切面代码,实现对Java程序的横切关注点的统一管理。AspectJ扩展了Java语言,引入了一套新的注解和语法,用于描述切面和切点,并提供了一套工具和API,用于编译、织入和运行AspectJ代码。
IOC(控制反转)框架是一种设计模式和开发思想,用于解耦和管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它通过将对象的创建、配置和生命周期管理交给容器来处理,从而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常见的IOC框架有Spring Framework等,它们通过依赖注入(DI)机制实现了IOC的功能,并提供了AOP、事务管理等其他功能。
一、重识 Gradle
工程构建工具从古老的 mk、make、cmake、qmake, 再到成熟的 ant、maven、ivy,最后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 sbt、gradle,经历了长久的历史演化与变迁。
Gradle 作为一款新生代的构建工具无疑是有它自身的巨大优势的,因此,掌握好 Gradle 构建工具的各种使用姿势与使用场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Gradle 已经成为 高级 Android 知识体系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掌握 Gradle,提升自身 自动化构建技术的深度, 能让我们更加地 如虎添翼。
1、Gradle 是什么?
- 1)、它是一款强大的构建工具,而不是语⾔。
- 2)、它使用了 Groovy 这个语言,创造了一种 DSL,但它本身不是语⾔。
2、为什么使用 Gradle?
主要基于如下 三点 原因:
- 1)、它是一款最新的,功能最强大的构建工具,使用它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 2)、使用程序替代传统的 XML 配置,使得项目构建更加灵活。
- 3)、丰富的第三方插件,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
3、Gradle 的构建流程
通常来说,Gradle 一次完整的构建过程通常分成如下 三个部分:
- 初始化阶段:首先,在初始化阶段 Gradle 会决定哪些项目模块要参与构建,并且为每个项目模块创建一个与之对应的 Project 实例。
- 配置阶段:然后,配置工程中每个项目的模块,并执行包含其中的配置脚本。
- 任务执行:最后,执行每个参与构建过程的 Gradle task。
二、打包提速
掌握 Gradle 构建提速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编译构建时间,并且,依赖模块越多且越大的项目节省出来的时间越多,因此是一件投入产出比相当大的事情。
1、升级最新的 Gradle 版本
将 Gradle 和 Android Gradle Plugin 的版本升至最新,所带来的的构建速度的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当之前你所使用的版本很低的时候。
2、开启离线模式
打开 Android Studio 的离线模式后,所有的编译操作都会走本地缓存,毫无疑问,这将会极大地缩短编译时间。
3、配置 AS 的最大堆内存
在默认情况下, AS 的最大堆内存为 1960MB,我们可以选择 Help => Edit Custom VM Options,此时,会打开一个 studio.vmoptions 文件,我们将第二行的 -Xmx1960m 改为 -Xmx3g 即可将可用内存提升到 3GB。
4、删除不必要的 Moudle 或合并部分 Module
过多的 Moudle 会使项目中 Module 的依赖关系变得复杂,Gradle 在编译构建的时候会去检测各个 Module 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它会花费大量的构建时间帮我们梳理这些 Module 之间的依赖关系,以避免 Module 之间相互引用而带来的各种问题。除了删除不必要的 Moudle 或合并部分 Module 的方式外,我们也可以将稳定的底层 Module 打包成 aar,上传到公司的本地 Maven 仓库,通过远程方式依赖。
5、删除Module中的无用文件
- 1)、如果我们不需要写单元测试代码,可以直接删除 test 目录。
- 2)、如果我们不需要写 UI 测试代码,也可以直接删除 androidTest 目录。
- 3)、此外,如果 Moudle 中只有纯代码,可以直接删除 res 目录。
6、去除项目中的无用资源
在 Android Studio 中提供了供了自动检测失效文件和删除的功能,即 Remove Unused Resource 功能,操作路径如下所示:
右键 => 选中 Refactor => 选中Remove Unused Resource => 直接点击REFACTOR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需要将 Delete unused @id declarations too 选中,如果你使用了 databinding 的话,可能会编译失败。
7、优化第三方库的使用
一般的优化步骤有如下 三步:
1)、使用更小的库去替换现有的同类型的三方库。
2)、使用 exclude 来排除三方库中某些不需要或者是重复的依赖。
例如,我在 Awesome-WanAndroid 项目中就使用到了这种技巧,在依赖 LeakCanary 时,发现它包含有 support 包,因此,我们可以使用 exclude 将它排除掉,代码如下所示:
3)、使用 debugImplementation 来依赖仅在 debug 期间才会使用的库,如一些线下的性能检测工具。如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8、利用公司 Maven 仓库的本地缓存
当第一个开发引入了新库或者更新版本之后,公司的 Maven 仓库中就会缓存对应的库版本,通过这样的方式,其他开发同事就能够在项目构建时直接从公司的 Maven 仓库中拿到缓存。
9、Debug 构建时设置 minSdkVersion 为 21
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因使用 MutliDex 而拖慢 build 速度。在主 Moudle 中的 build.gradle 中加入如下代码:
同步项目之后,我们在Android Studio右侧的 Build Variants 中选中 speedDebug 选项即可,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我们当前项目的实际最低版本,比如它为 18,现在我们开启了 speedDebug,项目编写时就会以 21 为标准,此时,就 需要注意 18 ~ 21 之间的 API,例如我在布局中使用了 21 版本新出的 Material Design 的控件,此时就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我们需要对 21 版本以下的对应布局做相应的适配。
此外,我们也可以定义不同的 productFlavors,并且在 src 目录下新建对应的 flavor 名称标识的目录资源文件,以此实现在不同的渠道 APK 中采用不同的资源文件。
10、配置 gradle.properties
通用的配置项如下所示:
这里效果比较好一点的配置项就是 配置编译时的虚拟机大小 这项,我们来详细分析下其中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 -Xmx2048m:指定 JVM 最大允许分配的堆内存为 2048MB,它会采用按需分配的方式。
- -XX:MaxPermSize=512m:指定 JVM 最大允许分配的非堆内存为 512MB,同上堆内存一样也是按需分配的。
11、配置 DexOptions
我们可以将 dexOptions 配置项中的 maxProcessCount 设定为 8,这样编译时并行的最大进程数数目就可以提升到 8 个。
12、使用 walle 提升打多渠道包的效率
walle 是 Android Signature V2 Scheme 签名下的新一代渠道包打包神器,它在 Apk 中的 APK Signature Block 区块添加了自定义的渠道信息以生成渠道包,因而提高了渠道包的生成效率。此外,它也可以作为单机工具来使用,也可以部署在 HTTP 服务器上来实时处理渠道包 Apk 的升级网络请求,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美团的 walle。
13、设置应用支持的语言
如果应用没有做国际化,我们可以让应用仅仅支持 中文的资源配置,即将 resConfigs 设置为 "zh"。如下所示:
14、使用增量编译
Gradle 的构建方式通常来说细分为以下 三种:
- 1)、Full Build:全量构建,即从0开始构建。
- 2)、Incremental build java change:增量构建Java改变,修改源代码后的构建,且之前构建过。
- 3)、Incremental build resource change:修改资源文件后的构建,且之前构建过。
在 Gradle 4.10 版本之后便默认使用了增量编译,它会测试自上次构建以来是否已更改任何 gradle task 任务输入或输出。如果还没有,Gradle 会将该任务认为是最新的,因此跳过执行其动作。由于 Gradle 可以将项目的依赖关系分析精确到类级别,因此,此时仅会重新编译受影响的类。如果在更老的版本需要启动增量编译,可以使用如下配置:
15、使用循环进行依赖优化(🔥)
在 Awesome-WanAndroid 项目的 app moudle 的 build.gradle 中,有将近几百行的依赖代码,如下所示:
有没有一种好的方式不在 build.gradle 中写这么多的依赖配置?
有,就是 使用循环遍历依赖。答案似乎很简单,但是要想处理在依赖时遇到的所有情况,并不简单。下面,我直接给出相应的适配代码,大家可以直接使用。
首先,在 app 下的 build.gradle 的依赖配置如下所示:
然后,在 config.gradle 全局依赖管理文件中配置好对应名称的依赖数组即可。代码如下所示:
具体的代码示例可以在 Awesome-WanAndroid 的 build.gradle 和 config.gradle 上进行查看。
三、Gradle 常用命令
1、Gradle 查询命令
1)、查看主要任务
./gradlew tasks
2)、查看所有任务,包括缓存任务等等
./gradlew tasks --all
2、Gradle 执行命令
1)、对某个module [moduleName] 的某个任务[TaskName] 运行
./gradlew :moduleName:taskName
3、Gradle 快速构建命令
Gradle 提供了一系列的快速构建命令来替代 IDE 的可视化构建操作,如我们最常用的 clean、build 等等。需要注意的是,build 命令会把 debug、release 环境的包都构建出来。
1)、查看构建版本
./gradlew -v
2)、清除 build 文件夹
./gradlew clean
3)、检查依赖并编译打包
./gradlew build
4)、编译并安装 debug 包
./gradlew installDebug
5)、编译并打印日志
./gradlew build --info
6)、编译并输出性能报告,性能报告一般在构建工程根目录 build/reports/profile 下
./gradlew build --profile
7)、调试模式构建并打印堆栈日志
./gradlew build --info --debug --stacktrace
8)、强制更新最新依赖,清除构建后再构建
./gradlew clean build --refresh-dependencies
9)、编译并打 Debug 包
./gradlew assembleDebug # 简化版命令,取各个单词的首字母 ./gradlew aD
10)、编译并打 Release 的包
./gradlew assembleRelease # 简化版命令,取各个单词的首字母 ./gradlew aR
4、Gradle 构建并安装命令
1)、Release 模式打包并安装
./gradlew installRelease
2)、卸载 Release 模式包
./gradlew uninstallRelease
3)、debug release 模式全部渠道打包
./gradlew assemble
5、Gradle 查看包依赖命令
1)、查看项目根目录下的依赖
./gradlew dependencies
2)、查看 app 模块下的依赖
./gradlew app:dependencies
3)、查看 app 模块下包含 implementation 关键字的依赖项目
./gradlew app:dependencies --configuration implementation
四、使用 Build Scan 诊断应用的构建过程
在了解 Build Scan 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一起学习下旧时代的 Gradle build 诊断工具 Profile report。
1、Profile report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会使用如下命令来生成一份本地的构建分析报告:
./gradlew assembleDebug --profile
这里,我们在 Awesome-WanAndroid App的根目录下运行这个命令,可以得到四块视图。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1)、Summary
Gradle 构建信息的概览界面,用于 查看 Total Build Time、初始化(包含 Startup、Settings and BuildSrc、Loading Projects 三部分)、配置、任务执行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2)、Configuaration
Gradle 配置各个工程所花费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 All projects、app 模块以及其它模块单个的配置时间。如下图所示:
3)、Dependency Resolution
Gradle 在对各个 task 进行依赖关系解析时所花费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4)、Task Execution
Gradle 在执行各个 Gradle task 所花费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Task Execution 的时间是所有 gradle task 执行时间的总和,实际上 多模块的任务是并行执行的。
2、Build Scan
Build Scan 是官方推出的用于诊断应用构建过程的性能检测工具,它能分析出导致应用构建速度慢的一些问题。在项目下使用如下命令即可开启 Build Scan 诊断:
./gradlew build --scan
如果你使用的是 Mac,使用上述命令时出现
zsh: permission denied: ./gradlew
可以加入下面的命给 gradlew 分配执行权限:
chmod +x gradlew
执行完 build --scan 命令之后,在命令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可以看到,在 Publishing build scan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 Build Scan 的诊断页面。
可以看到,在界面的右边有一系列的功能 tab 可供我们选择查看,这里默认是 Summary 总览界面,我们的目的是要查看 应用的构建性能,所以点击右侧的 Performance tab 即可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构建分析界面:
从上图可以看到,Performance 界面中除了 Build、Configuration、Dependency resolution、Task execution 这四项外,还有 Daemon、Network activity、Settings and suggestions。
在 Build 界面中,共有三个子项目,即 Total build time、Total garbage collection time、Peak heap memory usage,Total build time 里面的配置项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这里我们看看其余两项的含义,如下所示:
- Total garbage collection time:总的垃圾回收时间。
- Peak heap memory usage:最大堆内存使用。
对于 Peak heap memory usage 这一项来说,还有三个子项,其含义如下:
- 1)、PS Eden Space:Young Generation 的 Eden(伊甸园)物理内存区域。程序中生成的大部分新的对象都在 Eden 区中。
- 2)、PS Survivor Space:Young Generation 的 Eden 的 两个Survivor(幸存者)物理内存区域。当 Eden 区满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其中一个 Survivor 区,当此 Survivor 区满时,此区存活的对象又被复制到另一个 Survivor 区,当这个 Survivor 区也满时,会将其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年老代。
- 3)、PS Old Gen:Old Generation,一般情况下,年老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都比较长。
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关注项目的 build 时间,所以,我们直接关注到 Task execution 这一项。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Awesome-WanAndroid 项目中所有的 task 都是 Not cacheable 的。此时,我们往下滑动界面,可以看到所有 task 的构建时间。如下所示:
如果,我们想查看一个 tinyPicPluginSpeedRelease 这一个 task 的执行详细,可以点击 :app:tinyPicPluginSpeedRelease 这一项,然后,就会跳转到 Timeline 界面,显示出 tinyPicPluginSpeedRelease 相应的执行信息。如下图所示:
此外,这里我们点击弹出框右上方的第一个图标:Focus on task in timeline 即可看到该 task 在整个 Gradle build 时间线上的精确位置,如下图所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 Build Scan 的功能要比 Profile report 强大不少,所以我强烈建议优先使用它进行 Gradle 构建时间的诊断与优化。
五、总结
Gradle 每次构建的运行时间会随着项目编译次数越来少,因此为了准确评估 Gradle 构建提速的优化效果,我们可以在优化前后分别执行以下命令进行对比分析,如下所示:
gradlew --profile --recompile-scripts --offline --rerun-tasks assembleDebug
参数含义如下:
- profile:开启性能检测。
- recompile-scripts:不使用缓存,直接重新编译脚本。
- offline:启用离线编译模式。
- return-task:运行所有 gradle task 并忽略所有优化。
此外,Facebook 的 Buck 以及 Google 的 Bazel 都是优秀的编译工具,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使用开源的构建工具呢,主要有如下 三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