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概念
1.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串行:数据逐位传输,传输线少,长距离传输时成本低,但数据的传输控制较复杂。按照实现数据同步的方式,可以分为同步串行和异步
两种。
并行:多位数据同时传输,传输控制简单,传输速度块,但在长距离传输时硬件成本较高。
1.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数据传输仅能沿一个方向,不能实现反向传输,只有一条通信链路。
半双工:数据传输可以沿两个方向,但需要分时进行也只有一条链路。
全双工:数据可以同时进行双向传输,具有两条通信线路。典型实例:UART。
1.3、同步与异步
同步通信:双方使用频率一致的时钟,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进行发送与接收。
异步通信:收发双方可以有各自的时钟。收发双方要规定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波特率等。
1.4、差分
两根信号线上的信号振幅相同、相位相反,那么它们的电势差就构成了差分信号。
1.5、比特率、波特率、传输速率
比特率:又称传信率、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信息速率)
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位数或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其单位为比特/秒(bit/s或b/s,缩略语为bps)。1字节(Byte)等于8比特(bit)。
一位二进制数所携带的信息量即为1bit(比特)。比特率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越大。
波特率:又称传码率、码元传输速率(简称码元速率)、信号传输速率(简称信号速率)。
每秒传输的码元个数;或者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变化的次数。单位为波特(Bd或Baud)。
波特率(码元速率)并没有限定是何种进制的码元,码元可能是二进制的,也可能是多进制的。所以给出波特率时必须说明这个码元的进制。
在二进制系统中。信息速率(比特率)= 信号速率(波特率)。
比特率=波特率X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二进制位数。
1Baud=log2M(bit/s)其中M是信号的编码级。
R bit=R baud X log2M (Rbit:比特率;Rbaud:波特率)
举例:1、0、1、0......,传多少个数字就要用多少个码元,每个码元的信息量是1bit。
10、10、11......,两个二进制数为一个码元,这种方式称四进制码元。每个码元的信息量为2bit。
101、011、000、110、111、010......,这种被称为八进制码元,每个码元为3bit。
n个二进制数一组,就能构成M进制码元。
例如:波特率为600Bd,则在二进制时,比特率也为600bps;在四进制时,由于bit=baud2,所以比特率为1200bit/s。可见,在一个码元中可以传送多个比特。
数据传输率:又称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送率。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定义为:通信线路(或系统)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的字符个数;或者单位时间(每秒)内传输的码组(字块)数或比特数。其单位为字符/秒;或者码组/秒、比特/秒(可见,当数据传输率用“bit/s”作单位时,即等于比特率)。
举例:数据传输率为960字符/s,每个字符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则对应的比特率为10*960位/秒=9600位/秒=9600bit/s;因为是二进制编码,所以对应的波特率也为9600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