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物理层基本概念
定义
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媒体
任务:定义标准
- 机械特性: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等
- 电气特性:电压范围、速率、距离等
- 功能特性:电平代表的意义
- 规格特性: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三种通信方式
- 单工通信: —> 一条信道
- 半双工通信: <—> 两条信道
- 全双工通信: <—> 两条信道
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单信道
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
- 并行传输:多信道
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
码元
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代表不同离散值的基本波形
该固定时长称为码元宽度
设固定时长内的信号的数量为K,该码元称为K进制码元
e.g. 二进制码元就0和1两个信号,用两个不同的电压就能表示出来
四进制码元有00,01,10,11四个信号,需要用4个不同的电压去表示,一个四进制码元能传输2个bit
速率、波特、带宽
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分为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 码元传输速率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的个数,单位波特(Baud),1波特表示每秒传输1个码元。码元的进制不影响码元的传输速率。另外,该速率也可以表示为脉冲个数或者信号变化的次数。 - 信息传输速率
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即比特数,单位bit/s,代表一秒传输多少个比特。如果一个码元携带n个比特的信息而码元的传输速率为M,那么信息传输速率就为M*n bit/s
带宽:单位也是bit/s,信息传输速率指实际的速度而带宽则是上限,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失真
信号的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宽带受限、噪声、干扰等原因发生改变。
影响失真的因素
- 码元的传输速率
- 信号传输距离
- 噪声干扰
- 传输媒体质量
码间串扰
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氏准则
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W Baud,W是信道带宽,在两个准则中单位是Hz,其他情况下信道带宽的单位为b/s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
2Wlog(2)V (b/s) 就根据上一部分的公式来推导的
关于奈氏准则的四个要点
-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有上限
- 信道的带宽越宽那么传输效率越高
- 奈氏准则只给出马玉的传输速率,没有限制信息传输速率
- 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通过使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香农定理
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通信信道中都会存在有噪声,噪声会影响接收端对码元的判断。但是噪声的影响是相对的,即如果信号比较强,那么噪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信噪比就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信噪比 = 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记为S/N,用分贝作为度量单位
信噪比(dB) = 10log(10)(S/N)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香农定理的定义为:在带宽受限而且有噪声的信道中,为了不产生误差,信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上限值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W log(2)(1+S/N) (b/s)
香农定理的四个要点
- 带宽或者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 对一定的传输带宽和一定的信噪比,信息传输速率上限确定
- 只要满足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极限信息传输速率,那么就能找到某种方法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 香农定理虽得出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但是实际应用中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更低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区别
奈氏准则:无噪声条件下,处理码间串扰(内部)
香农定理:有噪声条件下,处理噪声(外部)
计算最大速率选取两个公式中最小的那个,因为两个都满足才能无差错地传输数据
编码与调制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信道
信号的传输媒介,一般一条通信线路包含一个发送和一个接收信道。
信道可以通过两个标准去划分
- 传输信号: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连续),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离散)
- 传输介质:无线信道和有限信道
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可以分为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0/1用不同的电压去表示,送到数字信道上传输
-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模拟信号,送到模拟信道上面传输
在传输距离较近时采用基带传输,距离较远时采用宽带传输
编码与调制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将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称为编码,将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称为调制
将数字数据编码为数据信号
- 非归零编码
高电平1,低电平0,容易实现,没有检测功能,无法判断一个码元的开始和结束,难以保持同步
- 曼彻斯特编码
一个码元分为两个相同的间隔,先高后低为1,先低后高为0。因为一个码元内有两次电平变化,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一半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同1异0,抗干扰能力较强
- 归零编码
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内都要恢复到0
- 反向不归零编码
信号电平翻转表示0,不变表示1
- 4B/5B编码
比特流中插入额外的比特打破一连串的0或者1,用5个比特来编码4个比特的数据,编码效率为80%
就5比特里16中状态来代表4比特的信息,剩下的16种作为控制码
将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分别对应调制和解调制过程。
调制的几种方法
- 调幅ASK
- 调频FSK
- 调相PSK
- 调幅+调相QAM
将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三个步骤
- 抽样: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为了使所得到的离散信号无失真地代表被抽样的模拟数据,要使得采样频率大于两倍的信号最高频率
- 量化:把抽样取得的电平按照一定的幅值分级为对于的数字值并取整数。
- 编码:把量化的结果转化为与之对应的二进制编码
将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理论上按照模拟数据实际的波形就能传播,但是为了传输的有效性(传输距离更远、准确率更高),将模拟数据的频率提高再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传输介质
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介质不是物理层
分类
- 导向类传输介质
- 双绞线:价格便宜,传输距离10公里左右,数字和模拟都能传输
- 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比双绞线远
- 光纤:带宽非常大,超低损耗,距离超远
单模光纤距离远,多模光纤距离较短
-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所有方向,穿透力强
- 微波:固定方向,数据率高
- 红外线、激光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
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将衰减信号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延长传输距离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
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分享到其他非输入口的端口上,数据共享,类似广播。容易造成冲突(多个端口同时传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