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已经看过“零信任网络的实现思路”,那么这篇文章我们聊一聊如何更好的优化这个网络架构,以达达到更高的安全效果。
如下图,代表的初步的零信任网络环境和进一步优化的零信任网络环境。
在进一步优化的零信任网络环境中,具有真实业务的服务器环境可以部署在一个非暴露到公网(不具有公网IP)的内部网络环境中,这种方式可以更大限度的保障业务所在服务器的网络安全。
改进之处在于,当安全端口收到来之客户端的请求时,能够识别出真真的服务是有哪个对应的安全应用客户端进行代理的,而不是如同原架构,由安全端口直接进行访问。
在这种逻辑下,安全端口将寻找到能够代理对应应用请求的安全应用客户端,并把请求发送给对应的安全应用客户端,而后再有安全应用客户端向真真的业务应用发起请求,并把请求的返回的数据进行对应的返回,进而一路返回到浏览器,最终进行了功能的实现。
整个优化过程,其实就是把真实业务从安全服务端口所在的网络环境进行了剥离,并且可以剥离到一个非暴露到公网的环境中去,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业务数据所在环境的安全。
基于上述架构,我们可以把一些标准的服务进行上述流程的暴露,而对开发的应用方则完全忽视了这种部署进行调用。如可以把数据库的端口通过安全环境暴露,而在各个业务端(可以跨机器、跨网络)则可无感的访问对应的数据库,整个数据可以流转在公网上,并且基于一些加密机制,它的数据是无法破解的,这就是SDWAN(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再加一层保护,可以再在底层附加一层VPN网络,进而更好的保护整个应用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