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设备之间互联是基于系统的IoT设备(如AI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设备)与IoT主控设备(手机、平板等)间建立点对点的信任关系,并在具备信任关系的设备间,搭建安全的连接通道,实现用户数据端到端加密传输。IoT主控设备和IoT设备建立点对点信任关系的过程,实际上是相互交换IoT设备的身份标识的过程。authmanager是openharmony为设备提供认证机制的模块。
上一篇文章OpenHarmony源码分析之分布式软总线:authmanager模块(2)/设备认证通信管理已经对设备间的身份认证过程进行了部分介绍,如认证连接的管理以及认证协议数据包头部的解析等,本文将继续分析认证协议数据包负载部分的处理过程。
二、源码分析
本模块大部分处理代码位于 wifi_auth_manager.c 中。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 在函数ProcessPackets中,循环解析认证数据包,首先解析数据包头部,然后再解析数据包负载。
/*
函数功能:处理身份认证协议数据包
函数参数:conn——认证连接信息结构体;
buf——数据缓冲区地址;
size——数据缓冲区总大小;
used——数据缓冲区已使用量,这里指的是已接收数据总量
函数返回值:返回已成功处理完的数据量
详细:循环解析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先解析其头部,再解析其数据负载部分。
*/
static int ProcessPackets(AuthConn *conn, const char *buf, int size, int used)
{
int processed = 0;//已处理数据量
while (processed + PACKET_HEAD_SIZE < used) {
//循环解析数据包头部
//解析包头部,返回认证协议数据包头部字段信息
Packet *pkt = ParsePacketHead(buf, processed, used - processed, size);
if (pkt == NULL) {
SOFTBUS_PRINT("[AUTH] ProcessPackets ParsePacketHead fail\n");
return -1;
}
int len = pkt->dataLen;//获取数据负载部分的长度
//如果产生越界,跳出循环
if ((len > PACKET_DATA_SIZE) || (processed + PACKET_HEAD_SIZE + len > used)) {
free(pkt);
pkt = NULL;
break;
}
processed += PACKET_HEAD_SIZE;
OnDataReceived(conn, pkt, buf + processed);//解析数据负载部分
processed += len;
free(pkt);
pkt = NULL;
}
return processed;
}
- OnDataRece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