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参考文章
极力推荐,看完基本懂了
I/O类型
同步阻塞 I/O - Blocking I/O
缺点:高并发时,服务端与客户端对等连接,线程多带来的问题:
CPU资源浪费,上下文切换。
内存成本几何上升,JVM一个线程的成本约1MB
同步非阻塞 I/O - Non Blocking IO
异步非阻塞IO
异步阻塞IO
没有意义
概念说明
阻塞与非阻塞
阻塞还是非阻塞,关注的是接口调用(发出请求)后等待数据返回时的状态。被挂起无法执行其他操作的则是阻塞型的,可以被立即「抽离」去完成其他「任务」的则是非阻塞型的
同步与异步
同步还是异步,关注的是任务完成时消息通知的方式。
同步:由调用方盲目主动问询的方式是同步调用
异步:由被调用方主动通知调用方任务已完成的方式是异步调用
I/O复用(事件驱动)
select
原理
- 调用后select函数会阻塞,直到有描述符就绪(有数据 可读、可写、或者有except),或者超时,函数返回
- select函数返回后,可以通过遍历fdset,来找到就绪的描述符,然后使用线程池去处理就绪的文件描述符
缺点
- 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存在最大限制,默认是1024个
- 采用轮询的方法,效率较低
- 每次调用需要将fd集拷贝到内核,再拷贝回用户空间,再遍历fd集
poll
使用链表存放fd集,没有了fd集最大数量的限制
epoll
- 没有最大并发连接的限制,能打开的fd上限远大于1024(1G的内存能监听约10万个端口)
- 采用回调的方式,效率提升。
- 内存拷贝。使用**mmap()**文件映射内存来加速与内核空间的消息传递,减少复制开销。
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
水平触发(LT):读缓冲区非空就会一直触发,写缓冲区只要不满就会一直触发写事件,调用epoll_wait()的时候触发
边缘触发(ET):只有socket状态发生变化(缓冲区空到有数据,缓冲区满到不满),epoll_wait才会返回,需要一直读写,直到返回EAGAIN为止,否则会遗漏事件
- 优点:每次内核只会通知一次,大大减少了内核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 缺点: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不能及时的取出所有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