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
2、边界值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划分法组合使用
划分一个有效和无效数据
3、场景分析法(设计不同的触发场景,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
4、错误推断法(测试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推断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5、因果图法(多种可能的组合方式,比如说中英文、特殊符号、纯数字、表情包等)
6、正交试验法(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考虑填写或不填写,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7、流程分析法(不同业务流程页面跳转不同)
设计思路
1、明确原始需求
原始需求是软件的使用者或客户的需求,在需求文档基础+本质理解才能真正理清楚需求要实现的目的,以此为出发点才能不偏离需求本质
2、拆分原始需求
在需求测试阶段,按照需求测试策略对需求梳理一遍之后,将需求点一一罗列出来作为测试点
3、梳理业务逻辑
针对需求,梳理整个APP的业务逻辑以及页面内的业务逻辑、不同条件下的业务逻辑,补充对应需求点的业务逻辑测试点
4、UI方面:根据UI界面 设计是否合理、视觉感会不会太冲突等
5、功能方面:页面的元素、规则和功能点是否与需求一致,再分析各个功能点
比如有效无效账号、密码输入字符符不符合
6、易用方面:APP设计是否合理、友好、易用、易懂和清晰明了
7、健壮方面:切换到后台会不会被杀掉、多次点击是否正常显示、多次刷新是否正常等
8、安全方面:密码是否明文、验证码是否有效期、账号密码检验等
9、兼容方面:不同操作系统、版本、品牌、屏幕分辨率等
方法介绍
1、等价类划分法
(解决穷举问题)
概念
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效的,如果其中一个的输入不能导致问题发生,那么集合中其它输入条件进行测试也不太可能发现错误
关于等价类划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
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程序规格说明有意义,合理的输入数据
比如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系统就是有效等价类 -
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是程序规格说明无意义,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比如用不存在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系统就是无效的等价类
等价类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为每个输入划分等价类,得到等价类表,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
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的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案例
密码长度有效数为6位以上,有效数据为6位以上,无效数据为6位以下或空
2、边界值分析法
(解决边界限制)
概念
边界值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假定大多数的错误是发生在各种输入条件的边界上,如果在边界附近的取值不会导致程序出错,那么其它的取值导致程序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小
边界值分析法设计用例的步骤
-
分析输入参数的类型:从测试规格中分析得到输入参数类型
-
等价类划分(可选):对于输入等价类划分方法进行等价类的划分
-
确定边界:运用域测试分析方法确定域范围的边界(上点、离点与内点)
-
相关性分析(可选):如果存在多个输入域,则需要运用因果图、判定表方法这些输入域边界值的组合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
形成测试项:选择这些上点、离点与内点或者这些点的组合形成测试项
上点:边界上的点(正好等于)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好大于、刚好小于)
内点:范围内的点(区间范围内的数据)
案例
有效数据为9,那么边界值为8和10
3、场景分析法
(解决业务场景测试)
概念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这种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思想也可以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可以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同时使测试用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案例
4、错误推断法
概念
基于经验和直接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以及更多的用户使用习惯及测试程序中的常见问题
案例
账号密码输入,分别输入数字(正负数)、字符串、特殊符号、空格等,不合法的输入,系统给予必要的相关判断提示信息
5、因果图法
概念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 4)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案例
密码的输入可以为①纯数字、②纯文字、③数字+文字、④数字+特殊符号、⑤文字+特殊符号等多种组合
6、正交试验法
概念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子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
关于正交试验表的两个重要概念
-
所有参与试验、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称为因子
-
影响试验因子的取值或输入叫做因子的水平
如何选择正交表:
考虑因子的个数
考虑水平的个数
考虑正交表的行数
取行数最少的一个
案例
用户登录页面,三个登录条件: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考虑填写或不填写,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7、流程分析法
概念
流程分析法是将软件系统的某个流程看成路径,用路径分析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流程的顺序依次进行组合,使得流程的各个分支都能走到
流程分析法设计用例步骤
画出业务流程图
设置功能路径优先级
确定测试路径
选取测试数据
构造测试用例
案例
8、判定表法
(解决多条件依赖关系)
概念
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种输入条件下系统执行不同动作的工具,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既具体又明确
判定表法设计用例的步骤
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填入条件桩、条件项
填入动作桩、动作项
化简,合并相似规则
将每条规则转化为用例